荒山生态林营造及植被恢复技术
¥
20.4
3.9折
¥
52
全新
仅1件
作者 房用 编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货号 9787511101778
上书时间 2024-11-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房用 编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3
版次
1
ISBN
9787511101778
定价
52.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7页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荒山生态林营造及植被恢复技术以来,世界经济快展,但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导致了诸多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建设生态型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人类的共识。鉴于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随之带来了土壤沙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等恶果,因此植被恢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和科学家的重视。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恶劣、难以开发利用,不但抑制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而荒山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或人为干扰严重导致植物难以生存繁衍。因此,荒山植被恢复历来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绿化荒山荒地,全面恢复林草植被”是今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林业局2007年也表示,今后我国退耕还林工作重点将转向以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为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山区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小视。除”、”时期之外,我国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50多年,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据林业局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19992003年)结果显示,我国仍有5333万hm2宜林荒山尚未绿化。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大片山地仍然呈现出荒山秃岭、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传统造林方有不少缺陷导致现有人工植被存在存活率低、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下、稳定性差等弊端。具体表现在树种选择不合理,树种配置观念欠缺,忽视优选高效造林技术的开发应用,不重视抚育工作。荒山裸岩地区机械地采用传统方式造林,造林成功率极低,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即使苗木存活,也不良、天然更新能力弱,形成疏残次林。甚至有些荒山地区,由于植树造林时大面积整地造成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工种植的苗木难以成林,反而加速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精彩内容: 我国人工造林的历史悠久,大规模的人工造林自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至仍坚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成效显著。人工造林的是在宜林地段采用撒播种子、植苗种树等方,使之形成乔木群落,从而直接达到增加森林覆盖率、迅速建立乔木群落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直接引入乔木物种或者乔灌木物种搭配,能够大大缩短演替到地带性潜在植被的时间。由于历史原因,在山东省山区人工植被占有很大比例。 1)人工造林概况 山东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活动,现在山东抱犊崮、泰山、沂山、鲁山、崂山、昆嵛山等林场生长40多年的人工林大都形成了稳定群落,林下植被丰富,郁闭度高,起着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清洁大气等重要生态作用。现存人工林以侧柏、刺槐、黑松、油松纯林面积优选。在人工造林研究领域,关于造林定向培育目标、立地条件、物种选择、物种搭配、播种育苗技术、苗木抚育以及现有人工林的森林结构、功能等方向都有诸多文献发表。王仁卿等介绍了宫胁造林,该方依据潜在自然植被和演替理论,提倡和强调用乡土树种重建乡土森林植被(native forest with native trees),目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其特点是选用乡土种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营造环境保护林,强调多种类、多层次、合理密植、混合,成林时间短,管理简单。葛秀丽等根据山东石灰岩山地森林植被的研究提出了以10种乔木为主的乔灌搭配模式。山东省林科院房用等人对荒山植被资源特点、植被恢复演替动态、恢复物种配置、新型造林技术开发应用领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造林技术方面:播种方式有直播、飞播等,乔木容器育苗、营养袋育苗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在植树技术包括植树密度、时间、整地方式等方面也不断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进行科学的人工造林可以在促进乔木树种的恢复演替,迅速改善土壤和小气候,大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荒山的概念及其植被恢复理论 1.3 我国荒山植被恢复的历史 1.4 荒山植被恢复的作用 第二章 山东省荒山植被恢复概况 2.1 山东省自然概况及其荒山分布 2.2 山东省荒山植被恢复历史与研究现状 2.3 荒山植被恢复理论 第三章 荒山立地条件评价 3.1 限制造林效果的环境因子 3.2 山东省荒山立地条件类型 第四章 石灰岩山地封山育林植被变化研究 4.1 情况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荒山恢复植物材料选择研究 5.1 荒山造林物种选择的原则 5.2 山东省石灰岩荒山适宜的恢复物种 5.3 山东省花岗岩荒山适宜的恢复物种 5.4 荒山恢复物种选择的研究进展 5.5 山东省荒山造林灌藤植物资源研究 5.6 山区几种藤本植物的特性与评价研究 第六章 荒山植被恢复物种配置模式研究 6.1 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物种配置模式研究 6.2 花岗岩山地植被恢复物种配置模式的研究 第七章 荒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7.1 概述 7.2 荒山造林适宜的整地技术 7.3 荒山造林适宜的抗旱技术 7.4 几种藤本植物材料造林效果评价 7.5 侧柏林分不同郁闭度对其林下侧柏种子成苗的影响 7.6 荒山混交林营造技术 7.7 荒山造林技术综合比较研究 第八章 山东省荒山水土保持植被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8.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8.2 水土保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8.3 水土保持灌藤植被类型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8.4 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类型蓄水保土功能研究 第九章 荒山森林植被恢复与林业生态安全评价 9.1 荒山森林植被恢复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9.2 山东省荒山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技术 第十章 荒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10.1 荒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的内容和方法 10.2 荒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10.3 荒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达到的效果 10.4 荒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取得主要成果 附录 山东省荒山造林树种名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