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岁月 : 纪念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学建校五十 七周年
¥
8.1
2.1折
¥
38
全新
库存50件
作者李士春 主编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
上书时间2025-0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士春 主编
-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5222371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根据小汤山中学举办的“情系汤中”征文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如歌岁月——纪念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学建校五十七周年》这本书。本书包含校史擷英、桃李芳华、管理艺术、杏坛弦歌、翌日朝晖、师生心语、交流平台七大板块,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小汤山中学的巨大变化。衷心地希望《如歌岁月》这本书能够成为曾在汤中工作过的前辈、历届校友和现在的汤中人的精神食粮,愉悦身心、启迪智慧、畅想未来。
- 【作者简介】
-
李士春,现任北京市昌区小汤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教师,昌区管理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杂志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刊学术研究人员,先后荣获北京市绿园丁、北京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个人、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者、昌区“十五”课题研究个人、昌区员等荣誉称号。李校长认为,作为学校的人,校长跑得速度越快,学校和师生的发展也越快。他带领全校师生落实四化办学目标,推行“三六三一”成功教育模式,依托两条线管理,实施四字立校方略,全力创建“人文和谐校园、师生成长乐园、科研成才家园”的办学特。全校师生携手共奋进,同心创辉煌,学校温暖、温馨、和谐,各项工作跨人区强校行列,社会声誉高,满意度高。现在,学校正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登攀。
精彩内容:
汤中六十年的变迁小汤山中学始建于1956年,坐落在小汤山镇大柳树村村南,原名为“北京市112中学”,建校初期只有初中部,每个年级四个班,每届招收180名。从原校名看,首都北京的中学教育还是很弱的。当时几百万人的大都市也这百十所学校,从这点看,小汤山地区的是幸运的。新中国成立刚七年,城市、手公私合营还没有完成,农民刚从几家几户的互助组往初级合作社过渡,可见国民经济还是相当落后的,甚至可以说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党和人高瞻远瞩,挤出钱来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那真是的幸事。直至,我依旧为此而感到荣幸、骄傲和自豪!写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想让后人知道一点真正的历史,不要光用嘲笑、批评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书归正传。1956年年初建校,9月1学校正式开学,初中四个班,教室网建完8个,边施工边上课,一直到1958年建成。教室12个,每个近60方米,教师办公室3个,实验室1个,行政、办公用房15间,面积为1000方米。校舍采用蓝砖蓝瓦,大开扇的玻璃窗,室内白墙白顶棚,光线明亮,与当时农村的土坯墙茅草房和大多数用旧庙改成的学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当时那真是优越极了。学校内无食堂、无宿舍,师生均租住民房。教室后有一个土场,没有围墙,四周用竹竿插成篱笆,成了围墙。1958年,在当时“”精神的鼓舞下,任校长贾九朝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挖了水井,并安上了手摇水车,解决了学校无饮水源,喝水要到大柳树村去挑的问题。同时,师生还利用暑期间割草干,了八百多元,买回了一台大木壳的电视机,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当时那在当地可是一大新鲜事,三里五村的老百姓晚上都到学校来看电视。还是谈校舍建设的事吧,1958年过后,赶上了的“三年困难时期”,学校的二期工程如实验室、图书馆、职工宿舍等没有建成,好在学校东拼西凑建了六间单职工宿舍和两间职工食堂。“三年困难时期”过后,迎来了入学高峰,学校急需扩建。但“大”又开始了,经济仍处在一个相当紧张的时期。生源多,教室不够用,学校建了七个红砖水泥楼板的教室和一个化学实验室。资金不足,又没有木板指标,当时的真是费尽心思,有两个教室的屋顶是用荆条把子圈成弧形建成的,根本谈不上质量保证,大约只用了不足十年,这些房子成了危房而被拆除重建。1980年至1999年的二十年间,小汤山中学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在校舍和校内路面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教室扩建了十三个,新建实验室两个,图书馆一个,办公室四个,计算机房一个,食堂一个,取暖锅炉房一个,宿舍三十间,教职工宿舍三十间,建筑面积达到4500方米。不能不谈的是校内路面。小汤山地区属于典型的黑粘土地类型,建校后十年间,下雨泥粘脚是一大特,一陷是十多厘米深,满院黑泥浆。1965年,师生利用劳动课时间从村里借车,到大汤山下捡石块儿,人力拉回学校,铺了一条近六百米长、一米宽的石块儿路。1985年,师生及部分家长又在块儿上抹上了水泥,使校园路面得到了真正的改善。1991年,校内铺了近3000方米的水泥砖,同时铺设了近300米的下水道,至此,校内积水问题、泥粘脚问题得到了比较的解决。在此期间,学校还对所有的旧教室进行了翻顶、刷新,虽然在外观上、安全保证方面有了的改善,但还是没有根本解决“远看像座庙,近看是学校”的问题,现代化的设备在低矮、潮湿的房间里无法安装使用。学校当时有师生1300人,仅靠自挖的两水井根本无法保障水的正常使用。校长薛天从县里到公社跑了不知多少次,终还是和大柳树村合作,师生自挖近2000米的管沟,于1973年喝上了自来水。十年后,出现了用水紧张的情况。由于管线径小,学校的水龙头下十几分钟才能接满一桶水,食堂用水要到地下两米处的水管一桶一桶去接。后来,在水管上安压水机,自建地下水柜、水塔,真是绞尽脑汁,但还得时不时地用拖拉机到五里外的苗圃机井去拉水,供学校食堂和用水。.......
- 【目录】
-
校史撷英
汤中六十年的变迁/郑崇明
汤中往事/柳孝国
汤中帮工队/薛永宽
母校记忆/闫瑞亮
母校记忆/杨继祥
说说“非典”那年的事儿/高
桃李芳华
教育梦,我的梦/任忠明·难忘的经历/田俊杰
铸炼师魂谱心曲,登高立远育人才/闫维清
我真的想说/王建兴
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丁云峰
从一次次转岗中华丽转身/杨娜
个人成长感悟/曹芳源板报情缘/陈长恕
刻印工作的如歌岁月/陈长恕
管理艺术
以学校建设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李士春
创建和谐职工之家,促进学校快展/王炜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创汤中辉煌/王炜汤
中将再次腾飞/张登元
成功课堂——学校的永恒追求/闫维清
打造单元教师群体——记小汤山中学政治教研组/任忠明
实施成功德育模式,促进和谐发展/诸荣胜
杏坛弦歌
爱的旋律/段焕章
信手拈花——我和我的孩子们的点滴记忆/蒋红梅
秋的校园/朱燕春
信任是一种力量/朱燕春
梦里繁花依旧——我的母校记忆/杨建华
我的点滴生活剪影/车玉鹏
教师记/王小燕
翌朝晖
难忘的中学时代/孔利
我与母校同龄,我和母校同行/蔡国
别后/许春华
有一种爱叫“咱们”/张宁
汤中情结/张庆民·
小汤山中学,我的家/高艳丽
我的母校——别来无恙/朱春颖
我的母校——1 1 2中/蒋国礼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谢萌家长
不止汤中的三年/李木子
母校记忆/杨紫桐
汤中回忆/张萌
祝你生快乐/张 思
记忆深处,抹不掉,替不了/张子涵
园丁心语
汤中——我的家/张登元
感谢有您/李海燕
绚丽人生的起点/许颖
我在母校/刘永江
赞汤中成功课堂似0永江
汤中今昔赞/刘永江
赞汤中/曹德华
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惠及/付东方
感恩的心/李明
冬的阳光/顾文志
我的汤中情/马有林
爱的世界——班主任的经历/臧鹏
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王玲
新教师的感受/吴春阳
长大后,我成了你/赵文婧
做教练的喜悦和/穆欣欣
在加拿大学的子/邢惠萍
感恩汤中,努力工作/魏建辉
散尽气,成为中学老师/刘丙寅
我参与。我成功,我快乐/程希
做颁奖礼仪员的收获/王 蕊
成长感悟/高淑娟
从汤中到中层的感悟/齐景新
我眼中的李校长/罗忠洲一
交流台
浅谈小组合作模式/李红艳
让孩子喜欢生物课/李海红
千百倍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我的英语感悟/陈立银
体能测试的感悟/夏宝成
走好教师专业发展之路/马 婷
做一名出的化学教师/冯春梅
和风细雨润心田/杨长芳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佐晓峰
理念指引方向,小组合作学收效高/吴卫辛
浅谈高中后进生的转化/孙建明
成功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张艳
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程课堂的实效/魏军
“心灵港湾”让汤中心理健康教育扬帆启航/陈玲
播撒师爱之光,呵护打工子弟/孙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