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历史与未来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历史与未来

10.8 2.3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泉;刘静茹;符冠云;裴庆冰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13645812

上书时间2024-11-17

尚贤文化河北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泉;刘静茹;符冠云;裴庆冰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4581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1页
  • 字数 116千字
【内容简介】
能源消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庞大、覆盖面广。全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建立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覆盖面广、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重大系统性社会工程。中国特色的节能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其中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节能管理的影子,也反映了中国努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影响。

  该书基于经济管理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政府对节能和提高能效进行规制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方式。梳理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历史沿革;总结市场经济国家开展节能管理的主要模式;在重点分析日本、英国、美国节能低碳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指出未来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发展的宏观趋势,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该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节能管理制度体系,而且为推动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更加适应市场化改革方向和政府职能转变需求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白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节能低碳、能源科技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节能规划等国家课题研究,承担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3次、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独著或合著30余部。

    刘静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效研究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多项委、院重点课题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所委托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获得省部委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符冠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需求分析及预测、节能政策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参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及能源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裴庆冰,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经济理论、能源效率分析、节能减排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委托的多项重点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回顾篇: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 3

(一)相关概念界定 / 3

(二)节能管理的必要性 / 7

(三)政府实施节能管理的方式 / 14

二、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 20

(一)中国节能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的演变 / 20

(二)中国节能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 24

(三)《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管理的阐述 / 32

经验篇:发达国家实施节能管理的模式与经验

三、政府节能管理的必要性及实施模式 / 39

(一)政府实施节能政策的驱动因素 / 39

(二)节能和提高能效面临的主要障碍 / 40

(三)政府节能管理模式概述 / 40

四、政府节能管理的典型模式分析 / 45

(一)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印度节能局案例 / 45

(二)公用事业机构管理模式——南非Eskom案例 / 46

(三)行业协会管理模式——法国、英国、日本案例 / 48

(四)企业化管理模式——英国碳信托、美国“活力特拉华”案例 / 51

五、典型发达国家节能管理制度 / 55

(一)日本节能管理制度 / 55

(二)英国节能管理制度 / 64

(三)美国节能管理制度 / 71

(四)对中国的启示 / 80

展望篇: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发展趋势

六、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 89

(一)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事前审批已成为大势所趋 / 89

(二)支持节能的方式改变,直接补贴向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转变 / 90

(三)价格改革重新启动,“市场之手”将发挥更大作用 / 91

(四)能源消费的监管将更受重视,监管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 93

(五)完善市场环境更迫切,节能诚信体系建设将更受重视 / 94

七、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发展方向 / 96

(一)中国节能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 96

(二)未来有待强化的节能管理新制度 / 106

八、关于完善中国节能制度的建议 / 109

(一)加快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步伐,使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 109

(二)根据不同节能管理对象,推进节能的精细化管理 / 110

(三)加强政策之间的联动,发挥“1 1>2”的作用 / 111

(四)鼓励在适合领域、适合地区开展制度创新试点 / 111

(五)加强节能政策的评估和监管 / 112

附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113

图表目录

回顾篇: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图1-1本章内容框架 / 4

图1-2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 / 11

图1-32014年各国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比重 / 11

图1-4中国单位GDP能耗及下降率 / 12

图1-52014年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 / 12

图1-6市场失灵的类型 / 16

图1-7经济性规制的方式 / 18

图2-1国家节能管理机构沿革 / 25

经验篇:发达国家实施节能管理的模式与经验

表3-1政府实施节能政策的驱动因素 / 39

表3-2节能和提高能效面临的主要障碍 / 40

图3-1节能监管要素、过程及相互关系 / 41

图3-2由不同机构负责节能管理的优缺点比较 / 43

图4-1日本支援企业节能补助金申请及发放流程 / 51

图4-2特拉华州SEU的组织结构 / 54

图5-1日本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 56

图5-2日本政府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的监管行为 / 57

图5-3日本节能管理制度的行政体制及基本内容 / 59

图5-4日本节能中心主要业务职能 / 60

图5-5日本节能管理政策体系 / 61

图5-6能源管理师在用能单位的主要职能 / 63

图5-7包含“领跑者”信息的能效标识 / 64

图5-8英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 66

图5-9英国节能管理基本架构 / 67

图5-10英国以气候变化税为核心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体系 / 69

图5-11美国节能低碳管理制度体系 / 72

图5-12北美能效收购项目执行机制 / 74

图5-13美国联邦政府层面节能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 76

展望篇: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发展趋势

图7-1中国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宏观构架及层级划分总图 / 98

图7-2以“政府系统”为规制对象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 99

图7-3以重点用能设备/产品为规制对象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 101

图7-4以重点用能企业为规制对象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 / 104

附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附图1企业的类型/ 115

附图2企业人员数量分布/ 116

附图3企业年综合能耗分布/ 117

附图42014年企业总产值分布/ 118

附图5如何看待政府向企业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119

附图6政府对企业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是否合理/ 120

附图7企业向政府每年提交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否有利于企业自身开展节能工作/ 121

附图8对政府要求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看法/ 122

附图9企业定期开展能源审计面临的困难/ 122

附图10对政府倡导的企业能效对标活动是否满意/ 123

附图11企业是否通过能效对标活动提高了企业的能效水平/ 124

附图12企业是否接受过节能监察执法队伍的现场检查/ 125

附图13企业是否接受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检查/ 125

附图14对政府要求企业参与节能量交易(或用能权交易)是否理解、接受/ 126

附图15对政府要求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否理解、接受/ 127

附图16企业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师在企业内部岗位级别体系中基本处于哪一个级别/ 129

附图17企业是否指定专职人员负责能源统计/ 129

附图18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内容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130

附图19企业获得节能技术和产品的主要渠道/ 131

附图20政府发布的《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对企业节能是否有帮助/ 132

附图21企业使用政府技改资金是否方便/ 133

附图21企业使用政府技改资金是否方便(续)/ 134

附图22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评价/ 135

附图23企业未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原因/ 135

附图24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获得的节能量是否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过节能量认证/ 136

附图25对第三方节能量认证机构的服务是否满意/ 137

附图26企业能源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138

附图27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主要障碍/ 140

附图28企业最需要政府提供何种服务/ 14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