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

33.1 5.5折 60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晨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d19

上书时间2024-09-17

尚贤文化河北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晨曦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1-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203173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0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产业发展需要布局在土地上,而不同产业用途的土地供应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用地的协调发展和优化,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利用不同模型,分析和总结了城市用地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揭示了城市群产业用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的协调关系。作者指出了优化配置城市用地的重要性,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产业转移、产业用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三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作者简介】


    李晨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土地资源与城镇建设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旅游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联合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参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ci、ci、ccd等学术二十余篇。2020年受邀担任学术期刊age open编辑,2021年受邀担任学术期刊peerjthe journa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cience编委会成员、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
【目录】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3

三 文献综述 4

(一)产业转移研究进展 4

(二)产业用地研究进展 12

(三)研究述评 22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3

(一)研究目的 23

(二)研究内容 24

五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5

(一)研究方法 25

(二)技术路线 26

六 本章小结 28

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9

一 基本概念 29

(一)京津冀城市群 29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 30

(三)产业转移 30

(四)产业用地 30

二 理论基础 33

(一)投入产出理论 33

(二)工业区位论 34

(三)中心地理论 35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36

三 本章小结 37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8

一 研究区概况 38

(一)地理位置 38

(二)自然条件 38

(三)社会经济条件 39

(四)土地利用结构 40

(五)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42

二 数据来源 45

(一)遥感影像数据 45

(二)产业用地数据 46

(三)社会经济数据 46

(四)投入产出表数据 47

(五)公路交通网络数据 47

     三 本章小结 48

第三章 京津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特征及其路径分析 49

一 研究方法 50

(一)投入产出表 50

(二)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52

(三)D3数据可视化方法 56

二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特征 58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总体特征 58

(二)京津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总体特征 59

三 京津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路径分析 60

(一)京津冀区域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路径分析 60

(二)京津冀区域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转移路径分析 64

四 京津冀产业转移特征与《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对比分析 65

(一)《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规划情况 65

(二)京津冀产业转移情况——以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为例 66

五 本章小结 68

第四章 京津冀产业用地与公路交通网络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69

一 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构建 70

(一)耦合度 70

(二)协调度 71

(三)耦合协调度 71

二 产业用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 72

(一)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73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4

(三)指标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79

(四)产业用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84

(五)产业用地利用经济-社会一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 85

三 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 86

(一)可达性评价方法 86

(二)公路网络可达性评价结果 93

四 产业用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的

耦合协调关系 94

五 本章小结 96

第五章 京津冀产业用地需求预测与调控分区研究 98

一 产业用地需求预测方法 98

(一)经济相关预测法 99

(二)分类规模预测法 99

(三)数学模型预测法 100

二 产业用地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101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 101

(二)GM(1,1)预测模型 102

(三)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103

(四)预测精度检验方法 105

三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107

(一)变量选取 107

(二)数据处理 107

(三)灰色关联度分析 117

四 产业用地需求预测结果 119

(一)GM(1,1)模型预测结果 120

(二)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 123

(三)模型精度检验 126

五 产业用地调控分区 127

六 本章小结 129

第六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规划情况 130

一 产业转移规划情况 130

二 产业转移用地情况 131

第七章 京津冀典型地区产业转移工作进展 134

一 北京市 134

(一)土地规划 134

(二)土地供应 135

(三)用地管理 136

二 天津市 137

(一)规划编制与实施 137

(二)交通、生态以及产业合作 138

(三)非首都功能承接 138

(四)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 139

三 河北省 139

(一)工作进展情况 139

(二)产业转移用地政策 141

第八章 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调研报告 152

一 北京市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况专题 152

(一)土地利用管理形势分析 152

(二)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况 162

二 天津市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专题 168

(一)土地利用管理形势分析 168

(二)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况 171

三 河北省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况专题 179

(一)土地利用管理形势分析 179

(二)京津冀产业转移用地情况 185

第九章 京津冀产业用地调控对策 190

一 产业转移与产业用地存在的问题 190

(一)外延扩张的发展观念根深蒂固,与产业转移的初衷背道而驰 190

(二)产业规划缺少协调统筹,产业转移用地疏解和承接底数不清 191

(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设置与实际用地需求不符,导致粗放圈占 192

(四)产业转移政策供给不足,土地粗放利用问题突出 193

二 产业用地调控对策 194

(一)基于产业转移的调控对策 194

(二)基于产业用地利用的调控对策 196

(三)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对策 197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199

二 可能的创新点 201

三 不足与展望 202

附录 204

参考文献 20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