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

164.2 4.3折 380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Zhang Qikai·张奇开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

上书时间2024-06-28

尚贤文化河北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Zhang Qikai·张奇开 著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6695788
  • 定价 3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97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被喻为国际当代艺术首席大展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不仅只属于德国,它已经是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是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是西方现代艺术一部完整的视觉文本,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通俗地说,在国际艺术界,文献展就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电影界的奥斯卡。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是一部全面研究文献展的专门著作,对文献展的起源、历史动机。发生背景、运作方式,策展理念、策展人员。组织机构。媒体传播、学术评价,展示效果,展览范围、参展作品以及参展艺术家均。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阐释。除此之外,各届文献展的作品图片与文。献展有关的大量图文资料也作为附录收入其中。《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对文献展整体历史如此详实、深度与全面的理论总结与视觉展示,至今为止,在文献展的发生国——德国,或者说在国际当代艺术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本书不仅仅只记录和总结T文献展的发展历史,同时它也梳理出了从西方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文笔优美,视野恢弘、观念新颖、思想深刻,是一本超越于艺术领域的人文视觉读本,而且具有一般学术著作难得的可读性。本书是知识分子、专业学者、职业艺术家、艺术院校学生和一切关注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的人士的必备书籍。
【目录】
前言
向卡塞尔文献展致敬
文献之缘
序言
卡塞尔文献展的起源
第一届
展览主题:20世纪的艺术
展览理念:文献展的理念源自一个德国知识分子的境遇
第一届文献展概述
起因
意义诠释
作品
历史比较
展示方式
效课
注释
附录1/波德计划/哈夫特曼:文献展目录介绍
附录2/策展人
附录3/媒体评论
图录
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部分展区平面图
艺术家名单
第二届
展览主题:1945年以后的艺术
展览理念:艺术归于抽象
第二届文献展概述
艺术家、艺术品、艺术道路
艺术——世界语功效
冷战的文化策略
注释
附录1/阿诺特·波德与赫波特·冯·巴特拉:关于第二届文献展的公开言论
维尔勒·哈夫特曼:1945年以后的绘画(第二届文献展画册)
维尔勒·哈夫特曼:1959年7月11日第二届文献展上的开幕词
附录2/媒体评论
图录
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部分展区平面图
艺术家名单
第三届
展览主题:百日博物馆
展览理念:艺术就是重要艺术家的所作所为
第三届文献展概述
作品——展览的灵魂
布展调度
策展人
内部冲突
传媒攻略
政治与文化同时出场
主题与形象运动
改变的组织形式
新的力量
注释
附录1/高端对话:波德教授访谈
附录2/波德:第三届文献展序言
附录3/哈夫特曼:第三届文献展介绍
附录4/媒体评论
图录
艺术家名单
第四届
展览主题:国际艺术展
展览理念:迄今为止最有活力的文献展
第四届文献展概述
激荡的时代背景:
转入民主的组织程序
来势汹汹的波普艺术和新面子L出场
躲不开的批评
被关注和忽略的艺术家
历史性的成果
注释
附录1/阿诺特·波德:第四届文献展画册序言(写于1968年5月的最后一周)布洛克的参观者学校
附录2/媒体评论
图录
艺术家名单
第五届
展览主题:质问真实——今日图像世界
展览理念:百日事件
第五届文献展概述
左倾文化背景
主题
真是一些令艺术家们感到可怕的命题
作品,势不两立的姿态
组织与策展
定位“百日事件”
批评,来自右翼与左翼的双重夹攻
结尾
注释
附录1/“百日事件”概念诠释
附录2/艺术家罗伯特·莫里斯致哈尔特·塞曼的一封信
附录3/1972年,第五届文献展主要策展人哈尔特·塞曼就邀请《收租院》群雕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给组委会主席的信
附录4/策展人
附录5/媒体评论
图录
艺术家名单
第六届
展览主题:艺术在传媒社会中的身份与定位
展览理念:艺术在传媒社会中的身份与定位
第六届文献展概述
展览印象
第六届文献展的形成
主题与作品
媒体观念
新工具的诞生
文献展引发的对批评的批评
注释
附录1/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关于第六届文献展的公开表述洛塔尔·罗迈和施奈肯伯格:第六届文献展的基本原理施奈肯伯格:第六届文献展目录的前言
附录2/策展人
附录3/媒体评论
图录
艺术家名单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