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55.2 5.8折 96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阿娟、张仲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

上书时间2024-06-28

尚贤文化河北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阿娟、张仲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2450
  • 定价 9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哲学,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类智慧,是和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既源于大自然、不能摆脱自然必然性的限制,又从来不满足于自然现状,不断在人的主观意愿指引下,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认识着自然和自己及其相互关系,改造着自然和自身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开拓、构建着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相伴相随,既是人类生存智慧的高体现之一,又是人类时代进步和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慧滋养和思想引领。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同时,又因为哲学智慧是致力于对“人类的一般性质”的把握揭示,致力于对人的世界的普遍本性、客观本质、辩证关系的历史把握和理性揭示,致力于对存在于且越于个体人的生存智慧的理性把握,使其往往与“现实的个人”视野下的直接生活和基本的生存需要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和某种张力。从而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上演着智者思想理想追寻的“孤独之苦”同众生生活追寻的“盲目之苦”的分离、相遇、相知、碰撞、开新的曲折、壮阔的历史悲喜剧,以及人类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交互推进的历史辩证法。这其中就内涵着,集中着“人民的美好、珍贵和隐蔽的精髓”的哲学思想智慧,如何“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问题,即源自大众实践智慧的哲学,如何转化为影响提升大众生活实践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价值目标的观念自觉,使现代无产阶级即大众继续“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不断形成自觉反思批判和越自身生存不合理状态的意识和能力,实际地提升实践方式手段,不断消除生存的异化状态,自觉追求和实现人的解放。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哲学)的大众化过程,即哲学理论同大众实践辩证互动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解放的“头脑”观照、参与、反思、引领解放的“运动”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客观的、辩证的、自主自觉实践推进的复杂历史过程。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意蕴:提升民族思维,实现民族复兴
第一节 大众化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一 大众化远不止于观念层面的运动转化
二 正视大众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三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大众化: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一 学界重提大众化
二 大众化的实质、历史和逻辑
三 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四 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大众化
第三节 研究的核心问题和思路
一 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为大众立言的新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根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改变世界
一 实践是改变世界的第一途径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改变
三 哲学在“改变世界”中得到传扬和发展
第二节 哲学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掌握大众
一 大众是何许人
二 大众的力量所在
三 理论怎样掌握大众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每个人的自由解放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目标的历史确立
二 人自由解放的辩证历程
三 马克思主义价值目标在中国的现实展开

第二章 为民族立命的新追寻:大众化的必然与逻辑
第一节 探索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大众相识相知
一 东西方文明碰撞,马克思主义进入国人视野
二 新文化激荡,何以解决中国问题的探寻
三 中国问题推动,新哲学不断化作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二节 启蒙与开新:大众化的早期进路
一 思想文化界的有效阐释传播
二 革命第一的自觉创造
三 思想传播与社会变革协同互动
第三节 发展与第一:当代社会历史的新变迁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关系更趋复杂
二 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有所变化
三 理论(教育)学术化、功利化,同大众距离拉大

第三章 当代境域中的新问题:大众化面临的困难与起点
第一节 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思维的羁绊
一 传统哲学主客二分思维及其影响
二 历史上大众主体不足的局限及其影响
三 当今大众主体间矛盾及其思想冲突
第二节 公平正义的诉求与特权传统的束缚
一 公平正义是历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自觉展开
二 特权追求是公平正义实现的重大障碍
三 破解不公平现实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
第三节 资本逻辑的力量与思想文化的困惑
一 资本逻辑的力量及其是非功过
二 资本逻辑对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影响
三 资本逻辑对大众造成的深层思想困惑

第四章 创新普及的新构想:大众化的理论任务
第一节 加强面向现实的基础性研究
一 走出“夹缝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 揭示改革发展中人与世界的复杂关系
三 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复杂关系
第二节 注重面向现实的应用性研究
一 应用性研究与专门化研究
二 注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 注重创新普及的方法研究
一 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次的主体及特点
二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三 创新武装大众的方法
结语 持续推进的新举措:大众化的实践任务
一 理念:不断增强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自觉
二 机制: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三 平台:不断稳固大众化的主平台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