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技术(第2版)/陈欢林
¥
4.8
1.1折
¥
4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陈欢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3638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122173638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新型分离技术(第2版)》第一章,补充纳滤与膜接触器的基本特征描述;第三章,补充有关正渗透机理及技术,并增补了对分离膜及种类的描述;第五章,重新编写双极膜工艺构建与应用部分;第六章,删除有关渗透蒸馏内容及膜蒸馏应用部分;第七章,重新编写膜基溶剂萃取一节;第八章,删除双向色谱和逆流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简要介绍;第九章,删除液膜用于气体分离的内容;第十一章,重新编写了膜生物反应器部分。本版由陈欢林、张林、顾瑾修订。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离技术及其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
1.1.1 分离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1.1.2 新型分离技术开拓与发展的必要性
1.2 分离过程的分类
1.2.1 机械分离
1.2.2 传质分离
1.2.3 反应分离
1.3 新型分离技术的进展
1.3.1 膜分离技术
1.3.2 基于传统分离方法的新型分离技术
1.3.3 耦合与集成技术
1.4 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
1.4.1 选择的基本依据
1.4.2 工艺可行性与设备可靠性
1.4.3 过程的经济性
1.4.4 组合工艺排列次序的经验规则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寓过程的基础理论
2.1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1.1 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
2.1.2 偏摩尔量和化学位
2.1.3 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
2.1.4 相律
2.1.5 渗透压与唐南平衡理论
2.1.6 非平衡热力学基本定律
2.2 分离过程的动力学基础
2.2.1 分子传质及其速率与通量
2.2.2 质量传递微分方程
2.2.3 质量传递微分方程特定式
2.3 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
2.3.1 分子间和原子间的作用力
2.3.2 溶解度与溶解度参数
2.3.3 渗透系数
2.4 分离因子
2.4.1 平衡分离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
2.4.2 速率控制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
2.4.3 分离因子与过程能耗的定性
关系
2.5 分离过程的能耗分析
2.5.1 有效能的基本概念
2.5.2 分离过程的拥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反渗透与正渗透、纳滤、超滤与微滤
3.1 反渗透与正渗透
3.1.1 渗透、反渗透与正渗透
3.1.2 反渗透基本机理及模型
3.1.3 反渗透参数与工艺流程设计
3.2 纳滤
3.2.1 纳滤脱盐率
3.2.2 纳滤恒容脱盐
3.3 超滤
3.3.1 超滤的基本原理
3.3.2 超滤传质模型
3.3.3 超滤过程工艺流程
3.4 微滤
3.4.1 微孔过滤模式
3.4.2 滤饼过滤式通量方程
3.4.3 通量衰减模型
3.5 分离膜与膜组件
3.5.1 分离膜种类
3.5.2 膜组件种类
3.5.3 各种膜组件比较
习题
参考文献
……
第4章 气体渗透、渗透汽化与膜基吸收
第5章 透析、电渗析与膜电解
第6章 特种精馏技术
第7章 新型萃取分离技术
第8章 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
第9章 液膜分离及促进传递
第10章 其他分离技术
第11章 耦合与集成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摘要
《新型分离技术(第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在重点介绍分离过程的分类、分离原理、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章详细介绍了几类新型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与正渗透、纳滤、超滤与微滤;气体渗透、渗透汽化与膜基吸收;透析、电渗析与膜电解;特种精馏技术;新型萃取分离技术;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液膜分离及促进传递;其他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耦合与集成技术等。
《新型分离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化工过程设计和开发人员参考。
本版由陈欢林、张林、顾瑾修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