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争鸣 2016年第10期【目录】:神州国光社与“自由人”论争●《满洲报》的文艺专刊及通俗小说研究●论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诗化:散文审美范畴的一个视角●关于《截句》的通信●《夜车》创作●绿色学术的话语形态●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发生、演变及趋势●都市文化空间的听觉性问题●当实证遭遇批判●见证文学与文学的见证●论穆旦的诗体贡献●庄子《逍遥游》与布莱克《咏春》的一种比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争鸣 2016年第10期【目录】:神州国光社与“自由人”论争●《满洲报》的文艺专刊及通俗小说研究●论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诗化:散文审美范畴的一个视角●关于《截句》的通信●《夜车》创作●绿色学术的话语形态●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发生、演变及趋势●都市文化空间的听觉性问题●当实证遭遇批判●见证文学与文学的见证●论穆旦的诗体贡献●庄子《逍遥游》与布莱克《咏春》的一种比较●

26 九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责任人/主编文艺争鸣编辑部

出版单位文艺争鸣编辑部

语言中文

开本大16开

货号第104箱

上书时间2023-11-20

东明县秋水一方图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本期大16开,224页。
【目录】:

如何谈论“文学教育”●“人与学科史”关系的两种书写-对陈平原《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一个旁白●第三只慧眼看文学史-陈平原《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启示●文学教育学建构的学术可能性●文学史家的“通识”与“情怀”-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文学史传统与大学文学教育●“自家的学术史眼光与趣味”●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晚清“文”“史”参照下重解《檀香刑》●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送别》的前生后世●美国视角中的张爱玲-读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底层精神流变●神州国光社与“自由人”论争●《满洲报》的文艺专刊及通俗小说研究●论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诗化:散文审美范畴的一个视角●关于《截句》的通信●《夜车》创作●绿色学术的话语形态●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发生、演变及趋势●都市文化空间的听觉性问题●当实证遭遇批判●见证文学与文学的见证●论穆旦的诗体贡献●庄子《逍遥游》与布莱克《咏春》的一种比较●浅探海左七贤之林椿的文气论●记忆与信念的图景-从毕晓普的诗看现代诗人的风景意识●韩国电影《奇怪的她》女性命运主题解析●论民俗文化影像中的“中国精神”●从《网络时代的爱情》看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出路●技术与文化互涉下的3D动画“奇观”特性●晚清“洋为中用”观念下的“美术”概念解读●读卓菲娅·丽莎《论音乐作品的本质》●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色●现代元素在少数民族传统佩饰设计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谈东北新年画●论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风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