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2014年第3期【目录】:清代武陵民族走廊农业开发和生态变迁探微-以“改土归流”后为界点▲近年来徽州木材业研究综述▲澜沧江流域彝族地区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解析▲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渔业的衰退▲刍议清代之前岭南疍民珍珠采集的时空演变▲明代的宝坻银鱼与银鱼之贡▲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海洋民间组织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启示-以海洋渔业生产互助组织为中心的考察▲从《秦风·终南》看关中地区的梅与楠
¥
66
九品
仅1件
责任人/主编农业考古编辑部
出版单位农业考古编辑部
语言中文
开本大16开
货号4-5
上书时间2023-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怀念陈文华先生●悼念陈文华先生●忆陈文华●大家文华●社科领域的神奇学术大家●深切缅怀陈文华先生●深切怀念陈文华先生●陈文华教授 一路走好!●缅怀恩师陈文华先生●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家庭饲养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隋代墓葬所见隋代农业生产和地区差异●苜蓿的引种及其在农耕地区的本土化●从《华阳国志》看巴蜀地区的农业状况●试析明清时期天津僧人与农业生产●唐宋时期河北平原水稻种植变迁的水环境背景●1949-1984年旱灾对烟台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郊区农村退赔工作初探●人口增长与汉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农村市场建设研究●论宋代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禁赌碑与乡村风俗改良-以清代上党为中心的考察●《南赣乡约》与“赣南新政”:历史时期赣南乡村治理的跨时域比较●村落中的国家印记、宗族与民间信仰-以闽北和平古镇为个案的考察●珠三角女性“代耕农”生存与发展概要-以广州增城市为中心●陈确的农学思想●墨子的农业生产公正观●民国时期学界移民垦殖西北思想的构建●灾害因素对古代粮价波动的影响-唐代的案例●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初步研究●唐代治蝗机制略考●近二十年来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春秋时期鲁国农业灾害及救防措施●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地区新农具推广运动及实效分析●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执耒图”研究●宁波庶来遗址青铜铚考辨●明代汉水上游的水利事业与水利文化●开封水环境的历史变迁●宋代江南水利建设中劳动力的筹措●民国时期水法制度建设探析●历代西域屯田的时空分布述论●清代贵州清水江苗族土地契约的计量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立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浅析-基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制度背景●美国早期的土地分配与乡村自治制度●道光朝的义仓建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粮食管理述论●农地流转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分析●明清时期贵州酒业的发展●辽河流域谷物酿酒和饮酒习俗的起源●客家酒曲考-基于赣闽粤毗邻区若干方志的研究●略论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传统婚庆食俗▲宋人笔记中体现的饮食之道和生态观念▲彝族传统农业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清代武陵民族走廊农业开发和生态变迁探微-以“改土归流”后为界点▲董正钧治理黑河下游居延生态环境的思想▲近年来徽州木材业研究综述▲澜沧江流域彝族地区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解析▲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渔业的衰退▲刍议清代之前岭南疍民珍珠采集的时空演变▲明代的宝坻银鱼与银鱼之贡▲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海洋民间组织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启示-以海洋渔业生产互助组织为中心的考察▲从《秦风·终南》看关中地区的梅与楠▲“山楂”与“花楸”源流辨考▲甘蔗种植技术变迁及对环境社会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新和镇调查为例▲包世臣与鸦片战争前后的桑蚕业灾害防治▲“农都”与抗战时期的农业科学研究▲清末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浙江通志》著录农书考略▲清代四川土地崇拜和土地神信仰▲中国葡萄文化史绪论▲从“饭稻羹鱼”探析水族文化之源▲略论徽派古村的建筑特色及其艺术价值-以安徽西递古村落为研究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住房问题研究▲叠合性:城镇化进程中近郊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社会效应-基于浙江9个近郊村的实地调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