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42.57 4.3折 99 九五品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玫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060

上书时间2024-06-17

新起点图书02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玫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4234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5页
  • 字数 452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民闻戏曲史*作。按中国民间文学的文体分类,民间戏曲被称为“小戏”。“小戏”即短剧,是民间戏曲具有代表性的形态。本书以明清两代成熟的小戏作品为研究重心,通过回溯中国古代文学史暨戏曲史上早期具有戏剧因素的民间文艺作品,明确古代民问戏曲的传统承袭和传承脉络。书中指出,民问戏曲并非孤立的存在,它的发展成熟以及繁荣,在任何时代部有多种动因合力推动。这动因既来自深邃悠远的历史,也来自生机勃勃的现实;既源于草根民众的原始创造力,也来自文人士子的摩擎修饰;既源于民问草台前的万众引颈而观,也来自文士厅堂甚或皇家宫廷里的凝神欣赏。对于曾经在数百年问陪伴很多代人度过了欢乐时光的小戏作品,今天人们有了疏离感,但本书揭示出·它们曾经的存在状态很是闪亮鲜活。它们包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堪称丰富深厚。
【作者简介】

李玫教授,女,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剧。1991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过专著《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等。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小戏”一词溯源及其含义探究

第三节 今人对“小戏”的认识辨析之一:剧作抑或剧种

第四节 今人对“小戏”的认识辨析之二:戏剧的雏形抑或戏曲的一类

第五节 “小戏”的定义

第一编“小戏”的传统溯源

第一章 戏曲孕育期“小戏”的萌芽

第一节 《公莫舞》和《公莫渡河曲》

第二节 《东海黄公》

第三节 《踏摇娘》

第四节 唐代的参军戏

第二章 宋元时期民间演戏的繁盛与“小戏”崭露头角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民间演戏

第二节 两宋时期杂剧的名目及内容

第三节 金元时期院本的名目及内容特点

第四节 两宋杂剧和金元院本的形态

第二编 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小戏在与整本戏的互动中自成一体

第一章 明代戏曲、杂曲选集中的小戏举要

第一节 《风月(全家)锦囊》

第二节 《词林一枝》

第三节 《乐府菁华》

第四节 《满天春》

第五节 《群音类选》

第二章 从传奇折子戏到相对独立的短剧——以梁祝题材的戏为例

第一节 元明两代梁祝题材的戏曲作品留存的特点

第二节 写“相送”和“访友”两段情节 的戏出处探寻

第三节 “相送”和“访友”两出戏的民间传统

第三章 目连戏中穿插的民间小戏

第一节 《王婆骂鸡》

第二节 《哑子背疯》

第三节 《张三打父》

第四章 《思凡》和《僧尼会》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思凡》和《僧尼会》出处的一场讨论

第二节 明清两代收录《尼姑下山》和《和尚下山》的戏曲选本、谱以及目连戏传奇综述

第三节 《尼姑下山》和《和尚下山》的源流及分类探讨

第四节 明代中后期《尼姑下山》与《和尚下山》产生及广为流传的背景

第五节 《尼姑下山》与《和尚下山》在清代的传播及影响

第三编 清代中期以后——小戏的成熟与兴盛

第一章 与明代传奇有关联的小戏作品

第一节 从文人传奇的片段演绎而来的小戏——《花鼓》

第二节 明代传奇折子戏演变而成的谐谑小戏——《刘二扣当》

第三节 从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传奇《两生天》到时剧《罗和做梦》

第四节 民间习俗“跳钟馗”与《钟馗嫁妹》

第五节 明代传奇《钵中莲》与清代小戏《王大娘补缸》

第二章 采用古老题材的小戏作品

第一节 从《买粉儿》到《买胭脂》

第二节 从小说《紫荆树》到小戏《打灶王》

第三节 《小上坟》的题材源流和艺术特点论析

第三章 源自民歌的小戏作品

第一节 来自明代民歌的时剧《小妹子》

第二节 歌舞小戏《小放牛》

第四章 清代的讽刺短剧

第一节 讽刺“呆县令”的小戏——《打面缸》

第二节 讽刺“吝啬鬼”的小戏——《借靴》

第三节 描画市井小民众生相的《张古董借妻》

第四节 描摹兄妹情、叔嫂义的《磨房串戏》

第五章 清代时剧的源流及其特征

第一节 作为俗曲民歌的明代“时曲”之特点和影响

第二节 明代的“时曲”“时调”和戏曲声腔

第三节 清代“时剧”之名与实及其特征

第四节 时曲——时剧推陈出新的温床

第六章 明清时期民间演戏遗事钩沉

第一节 文人关于民间戏的评论之意义

第二节 民俗的力量——让民间演戏生生不息

附录一 明清小戏的演出格局探源——兼及宋代“小杂剧”研究

附录二 论龙彼得对明代戏曲俗曲选集《满天春》的研究

主要征引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