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
  • 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
  • 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
  • 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

无笔记划线有印章

45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晓川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22

书友kw3723956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晓川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2472723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1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清代的科举法律是中国封建科举法律的集大成者和总结性成果。因此,研究清代的科举法律文化,必须首先研究清代的科举立法。不仅要研究静态的立法成果,还要研究动态的司法过程。清代对科场弊案的处理实行援法断罪的封建司法原则和类推裁断相结合。但清代科举不试“判”,极大地影响了士人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入仕官员的法律素质,为刑名幕友控制司法创造了条件,这是清代司法黑暗的重要原因。清代的科举法律文化包括精神法律文化和物质法律文化,清代的科举器物和科举仪式是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的有形体现,是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科举法律文化被烙上专制主义的深刻印痕,但同时,呈现出了专制主义前提下的和谐性特征和人本色彩,以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此外,还体现了处罚原则和制裁措施多样化的特点。到了近代,科举由于其以八股文取士,考试内容空疏不切实际,不足以有效应世事,不得不最终被废除,清代的科举法律文化也因此走上了变迁之路。但公平择优是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清代科举法律文化中具有超时代性的合理内核,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也是对世界思想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叶晓川,1977年生,浙江永嘉人,兰州大学法学学士,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公安法治理论。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清代的开科取士
第二章清代的科举立法
第三章清代科举法律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从科场案看清代的“法治”
第五章清初科举中的试“判”
第六章清代科举的器物和仪式法律文化
第七章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的特点
第八章清代科举法律文化在近代的变迁
第九章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