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全三卷)》林昭庚2002人民卫生16开2742页:本书以世卫国际病名分类为基础,逐一从中医典籍中找出相应证型,加入实验诊断部分,使读者知其用何现代检验可助诊断。综论部分以中、西医角度分别详述每种疾病的定义与症状,并据临床经验依中西医理对比该病各方面在中西医学上的异同认真剖析,让参考者了解更完整。全书收录西医病名864种,中医相关病名1677种,末附中西医病名中英文对照索引。
该工具书是绝无仅有的一套将中、西医病名规范对照的大型宏篇巨制,为中西医相互理解交流提供了依据,并将病名、定义、文献、源流、检验、诊疗、综论等逐一详述。林昭庚(1947-)彰化人,具中西医医师双重执业资格。1991年毕业于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中医所博士班,现为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多所院校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新针灸大成》、《针灸学新论》、《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新编彩图针灸学》等。
¥
356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林昭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2742页
上书时间2022-08-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一书,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病名分类”为基础,逐一从中医典籍中找出相对应的证型,之后还加入了“实验诊断”的部分,让参考的医师知道有何现代的检验可以协助诊断,并且于最后“综论”部分,以中、西医的角度,分别详细叙述疾病的定义与临床症状,以及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依中、西医理,相对比较该疾病之中、西医学上的不同,不但有中医病名的背景和演变,还加入现代西医的临床结果,再加以解释、分析中医证型和西医病的差异,让参考辞典的人有更完整的了解。 本词典以中、西医的角度,分别详细叙述各个疾病的定义与临床症状,以及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依中、西医理,相对比较疾病之中、西医学上的不同,不但有中医病名的背景和演变,还加入现代西医的临床结果,再加以解释、分析中医证型和西医病名的差异。 该书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套将中、西医病名规范、对照的宏篇巨著,为中、西医相互理解、交流提供了依据。还将疾病名称的定义文献出处、实验诊断方法、综论等内容一一细述。全书收集了西医病名864种,中医相关病名1677种,书末附有病名的中、英文索引。
作者简介:
林昭庚,1947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台湾中医师公会联合会理事长,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教授(1992-),阳明大学传统医学研究所兼任教授,“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委员,台湾传统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名誉理事长,全民健康保险争议审议委员会委员
目录: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一卷)
第一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霍乱
2.霍乱,霍乱弧菌所致者
3.霍乱,衣尔托霍乱弧菌所致者
4.伤寒及副伤寒
5.伤寒
6.副伤寒A、副伤寒B、副伤寒C
7.其他沙门菌感染
8.沙门菌胃肠炎
9.志贺杆菌病
10.志贺杆菌病,志贺杆菌痢疾
11.志贺杆菌病,佛雷克杆菌
12.志贺杆菌病,彼意杆菌
13.志贺杆菌病,苏宁杆菌
14.其他食物中毒(细菌性)
1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6.阿米巴病
17.阿米巴性肝脓疡
18.阿米巴性肺脓疡
19.其他原虫性肠疾病,贾第鞭毛虫病
20.其他病原体所致之肠道污染,大肠杆菌
……
第二章 肿瘤
第三章 内分泌、营养及新陈代谢疾病与免疫性疾患
第四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这疾病
第五章 精神疾患
第六章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之疾病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妊娠、生产及产褥期之并发症
第十二章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
第十三章 骨骼肌肉系统及结缔组织之疾病
第十四章 先天畸形
第十五章 周产期病态
第十六章 征候、症状及诊断欠明之各种病态
第十七章 损伤及中毒
第十八章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附录一 西医病名中文索引
附录二 西医病名英文索引
附录三 中医病名索引
附录四 中医参考书目
附录五 西医参考书目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二卷)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三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