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制度困境与出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制度困境与出路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图片为标准图,仅供参考。以标题为准,不了解的可以询问客服。)

59.85 8.6折 70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艳香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货号新书I3

上书时间2023-09-22

万渊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艳香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9777128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8页
  • 字数 286.000千字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而建立健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试点三十余年来,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虽取得了许多阶段性进展,但遭遇有效供需双重不足的发展“瓶颈”,严重影响了环境损害救济的社会化进程及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鉴于环境侵权责任风险是环境责任保险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环境侵权微观制度缺陷及法律执行不力是导致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内生需求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鉴于环境责任保险法律是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基本依据,前者体系不全及刚性不足是后者外生需求有限、有效供给不力的最直接原因。外部保障体系与环境责任保险发展具有正相关性,现有涉污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估机制难以对我国涉污企业投保形成反向激励;地方政府对投保企业进行保费补贴、增强承保能力的相关制度不健全影响保险的有效供给。因此,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宏观上,明确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定位。中观上,修改环境侵权法律,加大污染者的责任风险并提高责任风险的可预测性;修改《环境保护法》《保险法》,贯彻“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并增加环境责任保险内容;建立健全环境风险和损失评估、环境风险信息公开、政府激励等支撑制度。微观上,确定环境侵权归责、赔偿及诉讼制度修订具体方案;分类确定具体保险制度安排,拟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信息公开、财税支持等各支撑制度的实施细则。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性质刻画及功能廓清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律及经济性质分析

  (一)法律属性:环境责任保险的合同行为性质

  (二)经济属性:环境责任保险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二、环境责任保险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补偿环境侵权损害

  (二)分散环境责任风险

  (三)预防环境污染行为

  (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三、我国现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供需问题特征分析

一、环境责任保险不同发展时期的供需考察

  (一)特殊行业引入环境责任保险

  (二)地方探索性环境责任保险试点

  (三)全国自愿性环境责任保险试点

  (四)全国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试点

二、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供需问题的基本特征

  (一)环境责任保险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二)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给不足

第三章 理论分析:环境责任保险供需的影响机理

一、影响环境责任保险需求的主要制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一)从责任风险产生基础探析需求影响因素及作用原理

  (二)从保险运行机制要素探析需求影响因素及作用原理

  (三)从外部保障体系探析需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四)小结:影响环境责任保险需求的可能性制度障碍

二、影响环境责任保险供给的主要制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一)从保险规模效应分析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二)从保险外部经济性分析供给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三)从保险经营能力分析供给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四)小结:影响环境责任保险供给的可能性制度障碍

第四章 制度反思: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供需困境的引致因素

一、环境侵权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弱项

  (一)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尚未统一

  (二)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偏于严格

  (三)损害赔偿制度未严格遵从完全赔偿原则

  (四)环境侵权法律执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弱项

  (一)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二)政策性文件在强制投保上具有内在弱效性

  (三)环境责任保险合同微观制度缺乏科学性

三、环境责任保险外部保障体系中存在的弱项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辅助机制发展缓慢

  (二)环境责任保险联动机制尚未健全

  (三)保险人赔付能力的保障机制存在不足

四、影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供需的制度因素位序简评

第五章 实现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制度改革进路

一、实现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宏观法律对策

  (一)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总蓝图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

  (二)辩证把握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

二、实现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中观法律对策

  (一)完善环境侵权法律体系架构

  (二)建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

  (三)健全环境责任保险的协同配套制度体系

三、实现环境责任保险有效供需的微观法律对策

  (一)完善环境侵权责任法律微观制度

  (二)科学设计环境责任保险的微观制度

  (三)加快环境责任保险配套微观制度建设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