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心理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慧心理学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十(图片为标准图,仅供参考。以标题为准,不了解的可以询问客服。)

49.2 6.2折 79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凤炎 郑红 编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货号新书I

上书时间2023-02-02

万渊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凤炎 郑红 编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72014680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国内首部智慧心理学教材,围绕智慧、愚蠢、人工智慧及智慧教育等主题,分16章展开系统、细致、深入的探讨,全面述评智慧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着重反映智慧心理学的经典实证研究成果,旨在使读者准确把握智慧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系统掌握智慧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获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智慧心理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具有观点新颖、结构创新、内容系统、语言流畅、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等特点,既适合高校心理学及邻近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使用,也可供广大爱好智慧心理学的读者借鉴与参考。
【作者简介】
汪凤炎,1970年3月生。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与jiaoyubu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攻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智慧心理学。

郑红,1970年4月生。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和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智慧心理学的两个问题/1

第一节 智慧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

  一、辩证看待德与才的关系,把握智慧本质/1

  二、培育智慧型人才,促进国家又好又快地发展/5

  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心理学思想,彰显文化自信/6

第二节 智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

  一、智慧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过程/6

  二、科学选择具体研究方法/13

  三、提高智慧心理学科研能力的策略/35

第二章 智慧心理学发展简史/42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智慧心理学/43

  一、哲学意义上的智慧心理学/43

  二、心理学家眼中的智慧心理学/63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智慧心理学/68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者关注智慧的缘由/68

  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智慧心理学发展概况/72

第三章 智慧的内涵/79

第一节 智慧定义的纷争与整合/79

  一、智慧定义的纷争/79

  二、智慧定义的整合/95

第二节 智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04

  一、智慧与常见相关概念/104

  二、智慧与智慧推理/111

第四章 智慧的结构/117

第一节 智慧结构的早期和中期探索/117

  一、智慧结构的早期探索/117

  二、智慧结构的中期探索/118

第二节 智慧结构的新近探索/120

 一、智慧的二维结构观/120

  二、智慧结构的新近探索/124

第五章 智慧的分类/125

第一节 智慧的经典分类/125

  一、真智慧与伪智慧/125

  二、理性智慧与感性智慧/126

  三、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127

  四、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127

  五、特殊性领域的智慧与普遍性领域的智慧/129

  六、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130

第二节 智慧的新分类/130

  一、特定领域内的智慧、普遍性领域的智慧与全知全能的智慧/130

  二、人慧与物慧/132

  三、真智慧与类智慧/138

第六章 智慧的生成与发展/140

第一节 智慧的脑机制/140

  一、智慧的神经生物学模型/141

  二、智慧重要子成分的脑机制/141

第二节 智慧与年龄/151

  一、增长模型:智慧与年龄呈正相关/151

  二、衰减模型:智慧与年龄呈负相关/153

  三、晶体模型:智慧与年龄无直接关联/154

  四、高原模型:智慧与年龄呈倒U 形关系/156

  五、综合模型:智慧与年龄的关系因境而论/157

第三节 智慧与性别/159

  一、哲学心理学对智慧性别表现的探讨/160

  二、智慧心理学对智慧性别表现的研究/163

第四节 个体智慧的生成样式、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168

  一、个体智慧的生成样式/168

  二、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与阶段/169

  三、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175

第七章 智慧的测量/194

第一节 智慧的表现测量取向/195

一、智慧的表现测量取向的早期做法/195

  二、智慧的表现测量取向的新发展/199

  三、对智慧的表现测量取向的简要评价/202

第二节 智慧的自陈量表测量取向/204

  一、智慧的自陈量表测量取向的早期做法/204

  二、智慧的自陈量表测量取向的新发展/208

  三、对智慧的自陈量表测量取向的简要评价/211

第八章 智慧与自我/214

第一节 自我及其类型/214

  一、什么是自我/214

  二、自我的分类/216

第二节 有我与智慧/221

  一、自我反思与智慧/221

  二、小我与所罗门悖论/225

第三节 无我与智慧/228

  一、没有自我或迷失自我均会阻碍个体展现智慧/228

  二、三种类型的无我能促进个体的智慧表现/229

  三、无我与自我实现在智慧历程中的有机统一/232

第九章 智慧与文化/235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智慧的关系/235

  一、文化的内涵/235

  二、文化与智慧的关系/237

第二节 三种文化视角下的智慧/240

  一、文化普遍主义及其与智慧的关系/240

  二、文化相对主义及其与智慧的关系/242

  三、多元文化汇聚主义及其与智慧的关系/245

第十章 智慧与幸福感/248

第一节 幸福感及其类型/248

  一、主观幸福感与享乐主义幸福感/249

  二、心理幸福感与自我实现幸福感/250

  二、精神幸福感/251

第二节 不同幸福感类型与智慧的关系/253

 一、享乐主义幸福感与智慧的关系/253

  二、自我实现幸福感与智慧存在正相关关系/258

  三、精神幸福感与智慧的关系/261

  四、研究智慧与幸福感时应重视的问题/262

第三节 从智慧发展历程看智慧与幸福感的关系/263

  一、积极人格发展观/264

  二、发展历程观/264

  三、不同智慧水平与幸福感的关系/265

第十一章 智慧与死亡/268

第一节 向死存在助推智慧及其机制/269

  一、向死存在助推智慧的证据/269

  二、向死存在助推智慧的机制/270

第二节 向死存在阻碍智慧及其机制/270

  一、向死存在阻碍智慧的证据/271

  二、向死存在阻碍智慧的机制/271

第三节 向死存在是否助推智慧受多种因素调节 /271

  一、调节向死存在与智慧的因素/271

  二、澄清死亡与智慧的关系尚须深究的问题/272

第十二章 智慧建言/274

第一节 智慧建言的内涵与正反例/274

  一、智慧建言的内涵/274

  二、智慧建言与建言的异同/276

  三、智慧建言的正反例/276

第二节 智慧建言的类型与影响因素/282

  一、智慧建言的类型/282

  二、智慧建言的影响因素/284

第十三章 智慧纳建/288

第一节 智慧纳建的内涵与正反例/288

  一、智慧纳建的内涵/288

  二、智慧纳建与纳建的异同/289

  三、智慧纳建的正反例/290

第二节 智慧纳建的类型、过程与影响因素/292

  一、智慧纳建的类型/292

  二、智慧纳建的过程/293

  三、智慧纳建的影响因素/295

第十四章 智慧与愚蠢/300

第一节 愚蠢研究的兴起/300

  一、心理学界曾长期忽视对愚蠢的研究/300

  二、对愚蠢的研究逐渐进入心理学视野/301

第二节 愚蠢的内涵/301

  一、对愚蠢的语义分析/301

  二、斯腾伯格等人对愚蠢的界定/302

  三、对愚蠢的新界定/302

第三节 愚蠢的类型/303

  一、斯腾伯格对愚蠢的分类/303

  二、对愚蠢的新分类/304

第十五章 人类智慧与人工智慧/314

第一节 关于人工智能的三个问题/314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314

  二、人工智能与智慧/315

  三、人工智能与人类生存/315

第二节 人工智慧的内涵与类型/317

  一、人工智慧的内涵/317

  二、人工智慧的类型/321

第三节 从人工智能走向人工智慧/322

  一、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发展成人工智慧/322

  二、人工智能如何走向人工智慧/324

第十六章 智慧教育/328

第一节 有关智慧教育的三个问题/328

  一、开展智慧教育的原因/328

  二、智慧教育的内涵/329

  三、开展智慧教育的途征:经验与教训/331

第二节 培育智慧的通用策略/334

  一、不断完善个体的道德品质/334

二、多管齐下提高个体的聪明才智/346

第三节 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则、课程和保障措施/348

  一、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则/348

  二、智慧教育课程/348

  三、智慧教育的保障措施/356

参考文献/359

附录/402

附录1 《整合智慧量表》/402

附录2 《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中英文对照版)/405

附录3 《智慧发展量表》(中英文对照版)/41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