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个人心理学

180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韶刚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13

上书时间2024-03-17

美兰书局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韶刚 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4407441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丛书 心理学新进展丛书
【内容简介】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是超越自我的心理现象和超越个性的价值观念。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不仅有实现自我的潜能,还有超越自己的倾向,个人能超越自己,与更大的整体相融汇、相同认同,并能通过超越自己得到美好、高尚、圣洁、完善、永恒和极乐的体验。超个人心理学试图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把那些与高度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密切相关的人数经验和行为包括进来。
  超个人心理学是西方的科学思想与东方哲学和宗教中的神秘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东方印度的瑜伽功和中国的佛教与道教中早就有过超越自我的心境和意识的论述与实践。
  本书着重论述了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超个人心理学关于意识的研究、超个人心理治疗、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以及对超个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展望。严格地说,这本书还不是一本完整的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领域和研究没有涉及。
【作者简介】
叶浩生,1955年8月生,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发表了《理论心理学辨析》等系列学术论文近50篇。在《心理学报》上,发表有关西方心理学史的论文5篇。主编和撰写了《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著作2部6本,参编著作5本。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1998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从心理治疗到精神探索
第二节超个人心理学的界定和误解的澄清
一、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
二、一些误解及其澄清
第三节超个人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超个人体验是一种自我的心声和直觉感受
二、超个人境界是创造力的最高水平
三、超个人的发展是借助高峰体验实现的
第二章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到超个人心理学——历史的演进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第四种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抗争
一、某些心理现象的分歧和争论
二、关于研究倾向的争论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第三节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组织发展
一、东学西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二、超个人心理学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章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概念
第一节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特点
一、超越性
二、广泛性
三、深刻性
四、终极性
五、精神性
六、意义性
第三节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超个人自我
二、致幻剂研究
三、意识的发展水平与阶段
四、个人与社会
五、宗教与异教
六、跨文化研究
七、转换的意识状态
第四章超个人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
第一节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一、人类心灵的图谱
二、心理治疗观点
三、超个人意识观
第二节维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一、精神的整合
二、整合心理学的理论内核及其功能
三、意识的发展层次和四象限模型
第三节塔尔特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一、对精神世界的科学研究和对唯科学主义的批评
二、针对不同的意识状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对精神境界的理想追求
第四节沃什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一、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观
二、心理学的整合观
三、与存在心理学的争执
第五章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观
第一节意识的理论观点
一、自我体验和自我觉知的神经科学观
二、意识状态的维度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
第二节意识的表现形式
一、意识的迷醉状态
二、原意识状态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走近转换的意识状态
一、通过沉思走向寻访转换的意识状态之路
二、通过生物反馈探索意识状态的机理
第六章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一节什么是超个人心理治疗
第二节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精神成长原则
二、“天人合一”原则
三、超越性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多样性原则
六、发展性原则
第三节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
一、维尔伯的意识谱理论
二、格罗夫的意识地图理论
三、沃什本的新荣格理论
四、阿里的钻石理论
第四节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一、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和倾向
二、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第七章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
第一节相互联系的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
一、道德虚无主义的现状需要超个人心理学的介入
二、道德认知发展为超个人道德理论提供思想基础
三、道德问题是超个人心理学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个问
第二节维尔伯的道德发展观
一、四象限模型对道德的定位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
第三节丹尼斯的道德善恶观
一、两种恶的定义
二、恶的解决办法
第四节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应用及其评价
一、超个人心理学和环境道德
二、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教育
三、对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评价
第八章对超个人心理学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第一节超个人心理学的问题与挑战
一、概念与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二、与其他学派的沟通和融合
三、研究队伍的纯洁性问题
第二节关于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性思考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领域
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和回应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努力
四、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几对关系
第三节对超个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展望
一、走向精神心理学
二、走向应用心理学
三、走向更广泛的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