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思想感情和伟大的创造力,富有崇高的审美理想,永恒的艺术价值,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说它“源远”,是因为远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先民,六七千年前已开始以其惊人的智慧。进行人造物质的创造.烧制出彩陶、黑陶、白陶各类陶器。不仅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美化了生活,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艰苦创业精神。然后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壮大.逐步由印纹硬陶发展为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晚期,在浙江上虞一带已创烧出
成熟的青籼瓷.从此。中国拥有发明瓷器的荣誉,为人类文明作出厂巨大的赏献。
说它“流长”,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它永逮滚滚东流,滔滔不息。无论任何风云变幻,沧桑浩劫,都没有改变它前进的趋势。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至整个封建社会,持续繁衍了几千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创造,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并不断扩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支流,遍布全国各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是我国陶瓷的分界綫:汉以前瓷器尚未成熟,以陶器为主;汉以后,瓷器一出,即跃居主流地位,以其坚硬致密的质地、丰富绚丽的釉色、精美新颖的装饰,显示出比陶器有更大的优越性,代表了中华陶瓷文化的高度水平。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的战乱年代中,这个新兴的制瓷手工业,产区因地处江南,所受影响不大,仍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由青瓷而白瓷,由南方而扩展至北方,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类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雍容博大的风格。全国名窑林立,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享有“南青北白”的盛誉;还有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以及大邑窑、邛窑、铜官窑釉下彩瓷等,一片繁荣兴旺气象。至于三彩陶器,则以其淋漓华美的釉色和刻画生动的造型,与瓷器互相辉映。
宋、元以来,中国瓷业已达到登峰造极阶段。宋代的定、汝、官、哥、钩五大名窑,各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成为稀世之珍,而蜚声寰宇,在陶瓷史上写下它辉煌的一页。此外,如龙泉窑、耀州窑的青瓷,磁州窑的纤锈花,建阳窑的兔毫、油滴,景德镇的青白瓷,吉州窑的釉下彩,杭州的郊坛下官窑等等,可谓尽美极妍,极一时之盛。
元代制瓷业又有新的发展,以彩绘瓷为主流,青花、釉里红是其突出的代表性产品。以后,传统的印花和刻划花装饰,让位于五光十色的彩绘瓷,一直繁衍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青花瓷器,以其沉着幽雅的色调,生动的气韵和广泛描写现实生活题材,更接近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取得更高的艺术效果。及至明、清两代,景德镇已发展为全国瓷业中心,拥有雄厚的人才物力,洪武二年(1369年),在珠山建御器厂,并委派督陶官驻镇督造瓷器,大量烧制高级瓷以满足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但所谓御窑和官窑,绝大部份是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那些至精至美的产品,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因而促进民窑蓬勃发展,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使景德镇进入全盛时期。产量之多,工艺技术之精,品种之丰富,都超过前代,特别是装饰艺术,各时期都有杰出的精品:如明之永乐、宣德的青花、釉裹红,“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的斗彩,清新淡雅,精巧调和;万历的古彩,雄厚刚劲,浓艳热烈;清之雍正的粉彩,渲染工致,格调柔和;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