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联艺术A168--小16开9品,2012年印
  • 中国对联艺术A168--小16开9品,2012年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对联艺术A168--小16开9品,2012年印

15 2.6折 58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苍舒 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27

六月六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苍舒 著
  •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2
  • ISBN 978754404755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3页
  • 字数 454千字
【内容简介】
对联与书法,自它们产生之日起,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艺术,它们是举世无双的、真正的国粹。中国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之一;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魅力。
《中国对联艺术》以五彩缤纷的联史为经,以丰富多彩的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与社会功能、情境意境与风格、创作与格律、修辞与宜忌于一体,把中国对联放置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掌握好宏观的手法,充分地阐述中国对联的艺术特色;牢牢地运用微观的手段,细致、详密、深入地论析充满艺术性的中国对联。本书将读者对象定为中等文化程度者,论说中力求把对联这门与高雅艺术紧密相关又与俗文化相连的学问,真正下工夫于深入浅出之中,使读者感到本书可读、可亲、可近、可喜。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观点与材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立足于从对联的A、B、c讲起,逐步深入到对联的格律、修辞的领域之中,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自始至终以联例贯串,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述和艺术欣赏的剖析交错运用,所收的近千例从古至今的各类各色的长联、短联、名联、佳联、传世的经典之联,交织成一幅洋洋大观、壮哉丽哉的对联图卷,突出知识性、可读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中国对联艺术》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研1究对联数十年的苍舒先生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也是作者继《对联修辞学》后的又一力作。
【作者简介】
苍舒,1925年生,常用名杨扶直,笔名符实,浙江黄岩人。长期从事诗、词、书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高级专家,中国楹联学会、华东修辞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教学研究会、江北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文化研究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上海教师书画专业研究会、稼轩诗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退休后潜心著述,出版有《对联修辞学》、《中国对联艺术》、《松涛竹韵楼诗草》。另著有《中学生字帖(颜体)》及教师用书,《小学生系列字帖(柳体)》及教师用书,书法自学辅导丛帖楷书十五种、行书四种,以及《篆刻家的故事》、《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楷书白,学三十六讲》、《青少年书法三十五讲》等著作。
近年来,发表诗词几百首,对联几百副。所著《中国对联艺术》获中国对联作品集编委会2001年度创作奖,书法作品获各种金奖八项。
【目录】
引论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第一章对联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对联的起源
第二节对联的别称
第三节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一、联语
二、对句
第四节明清到l966年前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现状与展望
第六节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什
一、与汉字的结舍
二、与书法的结合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蛄合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舍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的结合
七、与行业的结合
八、与小说的结合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话及对联故事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第二章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对联的形式
第二节对联的语言
一、语言要有个性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三、语言要有新意
四、语言要富机趣
第三节对联的社会功能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二、起到讥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的作用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或时代特点的作用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一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情感的作用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的作用
附:对联的分类

第三章对联的情与境
第一节对联的意境
第二节对联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第四章对联的创作
第五章对联与修辞
第六章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第七章对联的审美心理
第八章新联与赏析
初版后记
附录:如烟往事堪追忆——先父舒公点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