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35 9.2折 38 八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向云驹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0-19

退伍兵诚信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向云驹 著
  • 出版社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5967509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涉猎广阔,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其中一些篇章雄厚、深刻、沉甸甸。应该说,本书为我们文化遗产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信的依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个对中国人十分陌生的名词,是联合国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新提出的项目和概念。怎样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的高度理解“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它的价值和形态是什么?如何对此种遗产进行分类与保护?联合国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世界性的保护?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怎样欣赏和鉴别这种新型遗产?

 本书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产的概念,联合国保护之的由来;“人表作”评定的国际标准,此种遗产“申遗”的程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科学评价,口头和物质遗产的形态与价值,中国的研究与保护等。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诠释。全书分为原理论与形态论两大编共十一章。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关于此一遗产的第一部系而理论的著述,为我们认识人类文化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向云驹,男,土家族,195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1971年参加工作,从事文艺。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国家文化部工作,曾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多年。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曾获文化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在文学、美学、文艺理论与批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新闻学、杂文散文写作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和较多成果,获过国家级新闻奖、文学评论奖、文艺理论奖、杂文奖、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长文被《新华文摘》转载:重要著作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记者的双刃剑》、《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合著)、《企业文化与企业现代化》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

三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范畴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界定

(一)广义的概念

(二)狭义的概念

(三)相关的概念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与物质性

(一)口头遗产的文字记载

(二)非物质遗产的物质性

三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

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成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二)集体性

(三)传承性与传播性

(四)民族性与地域性

(五)模式化与类型化

(六)变异性

(七)象征性

三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

(一)口头文化

(二)体形文化

(三)综合文化

(四)当下的造型文化

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

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

(一)历史学的价值尺度

(二)艺术学的价值尺度

(三)人种学的价值尺度

(四)社会学的价值尺度

(五)人类学的价值尺度

(六)语言学的价值尺度

(七)文学的价值尺度

二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

(一)记录

(二)田野作业

(三)调查提纲

(四)整理

(五)民族志、民俗志、艺术志

三 保管传承弘扬

(一)民间文化的保管

(二)民间文化的传承

(三)民间文化的弘扬

第五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

一 国际保护的由来及其体系

(一)《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施行

(二)《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三)世界记忆名录

(四)“人类活财富”体系

(五)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国际公约

二 代表作的标准

(一)关于“文化空间”

(二)关于“濒危性”

(三)代表作的入选标准

(四)首批入选的代表作

三 代表作的申报

第六章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

一 “民间文化年”

二 “抢救民间”的原由与缘起

(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二)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成就

(三)民间文学后三套集成时代

(四)民间文化遗产频频告急

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内容与方法

(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计划大纲》

四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价值与意义

(一)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对“抢救工程”的评价

第七章 口头遗产

一 语言

(一)语言的发生学意义

(二)口语的思维价值

(三)口语的文化价值

(四)中国和世界的语言

二 口头文学

(一)散说体口头文学

(二)韵说体口头文学

(三)话语体口头文学

三 说的艺术

四 唱的艺术

第八章 体态文化

一 体饰文化

二 形体艺术

(一)形体律动

(二)形体竞技

三 行为艺术

(一)打击与打击乐器

(二)吹奏与管乐器

(三)弹拉与弦乐器

第九章 说唱演艺

一 说演艺术

二 说唱艺术

三 表演艺术

第十章 技艺遗产

一 建造术与建筑物

二 民间造型艺术

(一)材质材料与民间工艺

(二)造型形态与民间工艺

(三)功能功用与民间工艺

(四)民间造型的形式特征

三 民间艺匠与匠艺

第十一章 民俗文化

一 经济民俗与民间知识

(一)狩猎和采集经济

(二)畜牧经济

(三)种植与农业经济

二 社会民俗与民间信仰

三 人生礼仪与民间生活

(一)诞生礼

(二)成年礼

(三)婚礼

(四)丧葬礼仪

附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