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不过我懂你
全新正版未拆封
¥
20.98
3.0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伍新春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伍新春 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21747775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210千字
- 【内容简介】
-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产生这些困惑: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与我沟通?
“快乐童年”和“优秀成才”真的不能兼得吗?
在“爱孩子”与“管孩子”之间,如何把握合适的度?
新时代的父母是面临很大压力的一代父母。各种教养子女的方法和信息随处可见,我们却很容易陷入育儿矛盾和焦虑中。
面对这矛盾和问题,父母需要真正读懂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是拥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并支持他,最终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共情”一词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走进了家长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其看作一种优化亲子关系的途径。伍新春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共情陪伴”理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将共情陪伴提炼为“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正向鼓励”四个层次。另外,作者针对这四个层次,提出了“三环五步法”,帮助家长通过“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将共情陪伴融入日常养育过程。
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践,作者结合在全国3000多所学校和近10万个家庭中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并应用共情陪伴,将爱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
- 【作者简介】
-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科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阅读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任理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人本心理学组组长。 “共情陪伴”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创始人,“共情陪伴”国际合作项目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基础教育成果奖项目主要参与者,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程核心成员,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负责人。
精彩内容:
章
每一位父母,都曾迷惘焦虑过
焦虑——当今父母的共有情绪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老师问我:“作为给无数家庭做过讲座和培训的专家,您怎么看当下的家长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焦虑”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直觉回应。
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在2010年之前,我们到学校做家庭教育讲座时,到场的家长寥寥无几。现在的情形是,几乎场场爆满。特别是后的答疑环节,家长们经常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他们的问题从“孩子不爱吃青菜”“孩子不敢一个人睡”到“孩子不爱写作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涵盖孩子的生活惯、学品质和格特点的各个方面。
前不久,一位朋友的亲戚辗转找到我,因为她九个月大的女儿的发展水测试有一项“不合格”。这个月龄的孩子时在吃小馒头的时候,大多数用两个手指头把小馒头拿起来,但她的女儿依然用三个手指头,测评结果给出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缓慢的结论。家长在家中训练了孩子半个月,依然没有效果,十分焦虑。我并不专攻发育行为专业,这位家长找到我,可能与这些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得到重视有关系,也与她实在太焦虑有关系,她有点儿“病急乱投医”。
可能有一些读者读到这里,会对这个案例嗤之以鼻,觉得这位家长太“教条化”,自己绝不会这么“神神叨叨”。其实不然,焦虑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情绪感受,引发我们焦虑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有的父母为孩子的身高体重发愁,有的父母为孩子的学业着急,有的父母则为孩子的情绪或社交能力忧心只是一些父母逢人唠叨,另一些则暗藏于心、暗中使劲。
焦虑,已经是当今父母的集体情绪。
哪些因素引发了育儿焦虑
焦虑,源于对孩子的爱家长们每次急切地诉说关于孩子的各种问题时,我都安静地听他们说完,哪怕在我看来,孩子的情况其实还算不错,或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家长的方法明显是错误的。有时候团队里面的年轻老师会急着打断焦躁不安的妈妈,马上给她一个看似正确的建议,认为这样效率更高。但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为,我们很难通过家长的描述来判断孩子的某个“问题”是真问题还是问题。即使是真问题,引发这个问题的因素也非常复杂,需要从孩子的气质类型、年龄特点、家长养育方式、家庭环境以及氛围等方面综合分析。直接给家长一个“处方”,很难奏效。
松露和妈妈的故事,很好地了我们这一点。
幼儿园老师是说我家松露很调皮、爱捣乱、喜欢别人东西,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坐一起。我家孩子我知道,是脾气急一些,本并不坏。我也和松露说过很多次:有话好好说,动嘴别动手。他是不听。上个月,我特意为他报了一个围棋班,希望他能安静点。结果他不爱去,我很生气,把他揍了一顿。他爷爷奶奶还给我脸,觉得我对孩子太凶了,他们知道宠孩子,一点都不为孩子将来着想。孩子的爸爸啥也不管。也是,被老师批评的不是他们
这是松露妈妈的表述。
松露妈妈的这段表述其实很杂乱,但仔细去感受,我们能够发现她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对孩子被老师和同学否定的委屈,有对孩子“不”的愤怒,有对孩子爷爷奶奶“拖后腿”的生气,有对孩子爸爸“不参与”的失望,有对问题的焦虑更有对孩子深深的爱。如果我站在专家的立场,马上告诉她,“你怎么能打孩子呢?这样会破坏你们的亲子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你给他讲道理,他当然听不懂”,松露妈妈可能会说,“我也知道这么做不对,那我到底该怎么办?”专家的说教只会加深她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把我感受到的情绪告诉了她:“你这么焦虑,我特别能理解,都是因为爱孩子,希望他好。”松露妈妈眼眶红了。当我告诉她,如果我是她,也会和她一样焦虑,不见得比她处理得更好时,她放松了很多。她告诉我,其实松露真的很可爱,她作为妈妈有时候也觉得发脾气不好,需要控制住自己。说着说着,她似乎自己找到了方法,然后不好意思地对我们笑笑,说回去再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家长说,过度焦虑当然不是好事,可是,焦虑的根源,是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爱。为什么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妈妈焦虑?根源可能是妈妈对孩子的爱细腻、深沉。我并不是说,其他人没那么焦虑是因为不爱孩子,只是妈妈天然与孩子有亲近的联结,她有可能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到孩子。当现实有一些不如意时,大部分妈妈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情绪,好像看到了孩子未来不的模样,也会不由自主地自责,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出于本能,她会尝试各种她认为有用的办法。
我们如果看不到这份爱,告诉她这里不对、那里错了,只会加深她的焦虑和无助;我们如果看到了这份浓浓的爱,与她共情,让她放下对自己的过高期待和要求,不要强求自己做一个“满分妈妈”,则有可能帮助她冷静下来,修正她爱孩子的本能和信心。当她的情绪稳定了,她自然会去探索更有效、更适合她和孩子的方法。
- 【目录】
-
前? 言
第一部分
共情陪伴为何重要
第一章? 每一位父母,都曾迷惘焦虑过 003
焦虑—当今父母的共有情绪 003
哪些因素引发了育儿焦虑 004
过度焦虑让我们迷失 014
第二章?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共情陪伴 025
从共情到共情陪伴 025
共情陪伴 vs 其他教养方式 028
共情陪伴的脑神经基础 034
第二部分
走进共情陪伴
第三章? 共情陪伴的四个层次 045
换位思考—认知共情,看到孩子的世界 046
感同身受—情绪共情,体验孩子的感受 061
积极回应—行为共情,温暖孩子的内心 076
正向引导—鼓励期待,促进孩子的成长 085
第四章? 共情陪伴的“五个步骤” 097
第一步:停—按下你的暂停键 099
第二步:看—SAFE 法,帮你真正看见孩子 105
第三步:听—你的感受我知道 110
第四步:说—共情回应的三个技巧 125
第五步:做—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原则 130
第五章? 共情陪伴的底层逻辑 145
接纳—爱他,如他所是 146
真诚—真实,表里如一 158
信任—相信,相信的力量 166
第三部分
践行共情陪伴,您还可以收获更多
第六章? 提升共情效果的七个锦囊 183
看见自己,更有力量 184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94
共情不等于共行 203
你随时可以“停”下来 212
道歉的力量 222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232
搭建属于你的养育团队 240
第七章? 对共情的八大误解 257
共情会让孩子更脆弱? 257
共情就是同情吗? 264
共情的边界—过度共情效果更好吗? 271
年龄大的孩子共情效果不佳吗? 278
共情可以马上让孩子平静吗? 286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对消极情绪共情? 293
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很难实现共情吗? 299
脾气不好的家长共情能力一定弱吗? 306
第八章? 共情陪伴的力量 315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16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驱力 325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构建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 335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