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未拆封
¥ 30.01 3.1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宋英杰、孙凡迪 著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11
这是中国天气主播们共同完成的一本书,主编是中国天气先生宋英杰。这本书所讲述的,实际上是天气节目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它们背后的缘由和逻辑。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本书的创作缘由及过程。
20 世纪 90 年代初,各国天气节目的内容和形态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大多是新闻栏目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版块,由天气主播独自讲述,由抠像技术完成画面合成,预报要素主要是降水和气温,预报时效为 72 小时以内。那时,节目更强调科学属性。这就如同厨师,在烹饪过程中注重的是有营养、易吸收,而非色、香、味之美。那个时候,正因为各国节目的相似度较高,所以主播们聚会时,每每看到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节目,大家都会格外关注。那时的天气节目似乎存在着一种“定式”,大家仿佛是戴着镣铐跳舞,似乎舞者的最高境界,是“镣铐”虽在,但感觉跳得通身自由。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研讨的重点,还聚焦在如何“翻译”属于“规定动作”的常规天气信息。一种“翻译”是“笔译”(Translation),是指如何将天气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一种“翻译”是“口译”(Interpretation),是指如何将天气信息表述为浅白的话语,这是那个时代主播心目中天气节目的功力所在。
但渐渐地,从媒介视角,天气节目建立了全媒体(omnimedia)思维;从题材视角,天气节目扩充了泛天气(weather adjacent)内容;从技术视角,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交互式混合现实(Interactive Mixed Reality,简称 IMR)等技术的赋能,天气节目开始有了“仿真”的呈现方式。这一切,使天气节目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第 2 章,力图梳理天气节目的历史脉络,从模糊的影像和模糊的线索中找寻天气节目发展历程中的里程标识。
第 3 章,介绍的是具有现代感的天气节目,总结它们的共性是什么,力求从多个维度解构天气节目的演变特征,透视热闹背后的门道。
如果说第 3 章所讲述的,是各国天气节目的“求同”部分,那么第 4 章所讲述的,是“存异”部分。当然,也只能是举例说明。
最后的两个附录,一个是 WMO 对天气主播或者说广义的天气信息传播者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一个是介绍各国天气主播的基本状况。或许,这也是有助于了解天气节目演变的背景资料吧。
宋英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从事预报工作。1993年,宋英杰作为中国第一位气象预报主持人走上了电视荧屏,以其专业的背景、知性的形象和自然诙谐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2013年,获得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第一章? 这本书的“自述”?
第二章? 20 世纪的天气节目?
2.0 综 述
2.1 曾经的抠像“小作坊”
2.2 你“长得”好模糊!
2.3 可不可以“演”天气?
2.4 从一位天气主播的离职说起
第三章? 天气节目的通行趋势?
3.0 综 述
3.1 媒介无界
3.2 “众筹”来的节目
3.3 低头看得更细,抬头看得更远
3.4 天气预报不止预报天气
3.5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3.6 节目中的熟人社交
3.7 与图越来越“亲昵”的天气主播
3.8 天气预报在天气里播报
3.9 虚拟的现实
3.10 让事故变成故事
3.11 美图与美女
3.12 明星也来聊“天”
第四章? 关于本土特征
4.0 综 述
4.1 不同语境下“秒懂”的语言
4.2 天气节目包装中的科技感和自然风
4.3 极简主义
4.4 天气节目由话题组成
4.5 “呆萌”风格
4.6 是不是“颜值控”?
附录 1? 世界气象组织希望天气信息传播者做什么??
附录 2? 天气主播都是些什么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