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国粹必读丛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国粹必读丛书

全新正版未拆封

8.43 2.9折 29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韩愈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5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韩愈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ISBN 9787559400741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
  • 纸张 轻型纸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星璀璨,辞章传颂千古,受万世膜拜。唐宋八大家是文星之中*为耀眼的八颗,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所作论、表、书、记、传诸体,文采斐然,各有其长。传统时代,他们的文章是士人竞相追膜的对象,是中华文脉之所在。今时常见的习语,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等,均出自八大家文。今人若想绍续前贤,涵育学养,增广智识,非读他们的文章不可。若只求在作文上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上有所进益,八大家的文字也是*佳的学习、参考对象。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代学人多有启发。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河东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亦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苏洵少不好读书,爱遍游山水,至二十七岁始发愤攻读,走上科举仕进之路。他先后两次举进士不中,从此“决意功与名,而自托于学术”。闭户读书后“大究六经、百家之说,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外之际”,终在思想境界与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极大的飞升,下笔成文、立刻千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自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1086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1094年)因上书言事忤逆哲宗,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遂定居颍川。政和二年(1112年)卒,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南宋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后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