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形式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74.42 5.0折 148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工;沈园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25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程工;沈园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2573357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句法篇和语义篇两个部分,较为翔实地介绍、阐述了形式语言学近20 年来的发 展情况,内容的前沿性和丰富度领先于国内外同类著作。其中句法篇介绍了生成语法的最 新理论模型——最简方案,包括其背景情况、总体架构和核心概念(合并、语段、加标等); 语义篇重点围绕意义标准的切换展开论述,覆盖多维语义、语境依赖性、语义本体等研究话 题以及诊断测试、实验等研究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高校语言学方向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对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也有 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程工,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浙江大学文科领军学者,教授。主要研究专长是语言结构比较研究,包括句法学和形态学两个领域。是国内培养的第一个以生成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博士,第一个向国内介绍生成语法最新理论模型“最简方案”的学者,也是国内最早在最简方案理论中进行汉语研究的学者之一。著有学术专著《语言共性论》、《远程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上篇 句法篇

第1 章 总论  3

1.1 引言  3

1.2 原则与参数理论  10

1.3 早期最简方案  14

1.3.1 总体架构  15

1.3.2 取消D- 结构与S- 结构  16

1.3.3 消除非必要表征符号  18

1.3.4 确立“完全诠释”条件  20

1.3.5 引入经济原则  22

1.3.6 消除内部模块与不自然概念  25

1.4 近期最简方案  27

1.4.1 强式最简命题  27

1.4.2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37

1.4.3 超越解释充分性  38

1.4.4 对分析机制的改进  40

1.5 总结  41

第2 章 合并操作 45

2.1 引言  45

2.2 理论铺垫  47

2.2.1 基本概念  47

2.2.2 X 阶标理论  52

2.3 纯合并  53

2.3.1 纯合并及其基本特性  54

2.3.2 合并操作的演示  56

2.3.3 工作区和递归  59

2.3.4 词汇数组  61

2.3.5 纯合并的限制条件  62

2.3.6 集合与树形图  65

2.4 内合并  71

2.4.1 “移位= 拷贝  合并”模型  72

2.4.2 “移位= 一致  合并”模型  76

2.4.3 “移位= 内合并”模型  79

2.5 最简合并  83

2.6 基于工作区的合并  86

2.7 对合并  90

2.8 总结  94

第3 章 语段推导 97

3.1 引言  97

3.2 理论铺垫  99

3.2.1 特征  99

3.2.2 多重标志语  100

3.2.3 核查理论与经济原则  102

3.3 一致操作  107

3.3.1 一致操作的基本构想  107

3.3.2 一致操作与移位  112

3.3.3 一致操作与经济原则  114

3.4 语段理论的核心内涵  118

3.4.1 语段与一致操作  119

3.4.2 语段与词汇子数组  124

3.4.3 语段与移交操作  129

3.5 语段的性质  132

3.6 语段的诊断  135

3.6.1 CP  136

3.6.2 vP 139

3.6.3 TP  143

3.7 特征继承假说  145

3.7.1 理论概要  146

3.7.2 概念和经验蕴涵  147

3.8 总结  151

3.8.1 本章回顾  151

3.8.2 语段理论的重要性  153

3.8.3 对语段理论的探讨与争议  160

第4 章 加标理论  163

4.1 引言  163

4.2 理论铺垫  164

4.3 加标理论的基本假设  167

4.4 不同结构的加标机制  170

4.4.1 {H, XP} 的加标  170

4.4.2 {XP, YP} 的加标 170

4.4.3 X 或Y 无法充当标签  181

4.4.4 {H, H} 的加标  182

4.5 EPP 与ECP 的统一  183

4.5.1 原则与参数理论中的EPP 与ECP  184

4.5.2 加标理论下EPP 与ECP 的统一  186

4.6 加标时机  196

4.7 总结  199

4.7.1 本章回顾  200

4.7.2 加标理论的价值  201

4.7.3 相关探讨与争议  204

第5 章 形态与词库  207

5.1 引言  207

5.2 词库论  208

5.3 分布式形态学的总体架构  212

5.3.1 理论架构  212

5.3.2 DM 中的语素  215

5.3.3 词根的功能  216

5.4 构词的句法操作和局域  219

5.4.1 概述  219

5.4.2 名物化和语类化假设  224

5.4.3 局域条件和语段推导  226

5.5 形态操作  231

5.5.1 形态调整  234

5.5.2 线性操作  237

5.5.3 词汇插入  239

5.5.4 语境性语素变体  241

5.6 百科表和语义变体  243

5.6.1 百科表  243

5.6.2 语境性语义变体  245

5.7 论元结构  248

5.8 总结  254

第6 章 生物语言学  257

6.1 引言  257

6.2 研究背景  259

6.2.1 总体情况  259

6.2.2 语言学中的情况  262

6.2.3 语言演化中的核心问题  264

6.3 共有还是独有?  265

6.3.1 感知– 运动系统  265

6.3.2 概念– 意向系统  268

6.3.3 计算系统  270

6.4 语言的演化  278

6.5 语言的外化  282

6.5.1 鸣啭与人类言语的比较  283

6.5.2 外化的原因与效应  287

6.6 总结  291

6.6.1 本章回顾  291

6.6.2 理论评价  294

下篇 语义篇

第7 章 总论  299

7.1 引言  299

7.2 语义和语用的分界标准  299

7.3 从真值条件到规约义  301

7.4 语境依赖性和真值  305

7.5 从静态到动态语义:语义和语用的分界  307

7.6 总结  311

第8 章 语义的多维性  313

8.1 引言  313

8.2 在言义和非在言义的分类  314

8.2.1 预设和投射性  314

8.2.2 规约含义  316

8.2.3 具有断言惰性的蕴涵  319

8.2.4 言外义  322

8.3 多维语义与多维语义分析  325

8.4 在言和非在言的解释模型  327

8.5 总结  330

第9 章 意义与语境  331

9.1 引言  331

9.2 真值和语境  332

9.3 语义组合和语境依赖性  334

9.3.1 “组合性原则”和“语境原则”  334

9.3.2 语义组合:形容词语义和语境的关系  335

9.3.3 类型组合逻辑  336

9.3.4 语篇关系推理和语境依赖性  339

9.3.5 词汇语义和语篇结构  340

9.4 模糊性与语境依赖性  341

9.4.1 模糊性和语境依赖性的相关性  341

9.4.2 和模糊表达关联的语境参数  342

9.4.3 梯级结构和语境依赖性  344

9.5 总结  345

第10 章 语义诊断测试:方法和误区  347

10.1 引言  347

10.2 语义诊断测试的常用方法:最小对立对  348

10.3 语义诊断测试的趋势:细颗粒度测试  349

10.4 语义诊断测试需要注意的问题  351

10.4.1 标准的清晰性和测试的针对性  351

10.4.2 怎样看待例外和反例  352

10.4.3 跨语言适用性  353

10.5 总结  355

第11 章 形式语义学和实验方法  357

11.1 引言  357

11.2 语义实验的探索领域( 一):语义和语用的

分界  357

11.3 语义实验的探索领域( 二):隐性语义  359

11.4 语义实验的探索领域( 三):语义属性/ 表征

的心理现实性  360

11.4.1 语义学:数学还是心理学?  360

11.4.2 主观语义属性判断和认知可及性研究  361

11.4.3 等值语义表征和相关验证策略研究  363

11. 5 总结  366

第12 章 语义本体的探索  367

12.1 本体研究的类型  367

12.2 形式语义学和自然语言本体研究  368

12.3 本体类型的丰富性  369

12.3.1 事件  369

12.3.2 情境  371

12.3.3 喻示  373

12.3.4 部分整体关系  377

12.3.5 对“整体”的研究  380

12.4 本体的甄别:名词化和本体研究  383

12.5 类型预设和常识本体  387

12.6 总结  390

参考文献  39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