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传统演艺空间文化比较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亚传统演艺空间文化比较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116.23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王旭高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

上书时间2023-12-30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清]王旭高 著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1
  • ISBN 9787507764475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26cm
  • 页数 46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
【内容简介】
:
    本书为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带领几位博士生一起做的院内科研项目。
    用“演出空间”为题,基于东亚古代演剧空间形态错综复杂性之上。在东亚传统戏剧演出实际使用的空间形态而言,可谓五花八门,任何常用的名称如坛场、广场、芝居、氍毹、勾栏、舞亭、船台、戏台、戏楼、戏场等等,都不能够涵盖全部演出空间形态,这些名称过于具体,其内涵指向性非常明确而单一,因此使用“空间”这个词汇,既解放手脚,打开思路,也更加准确。
    本书主要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自古以来,东亚各种演出形式是在怎样的空间中进行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演出空间?不同的演出为什么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甚至不可以置换?在琳琅满目的空间形态中,东亚传统戏剧演出空间形态背后的文化依据是什么?各种文化符号在该空间中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思维指导下所呈现的空间形态各异?而虽然空间形态各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其类同性?本课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介绍东亚多国、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演出空间形态以及活跃于这种空间中的传统演出艺术。进而探索演出内容与特定空间形态的关系,最终还必须回答所有演出空间形态之所以构成的内在文化依据。
    在长期历史中,东亚各国形成一个巨大的、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儒、道、释文化圈,以儒、道、释尤其是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影响周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形态,其中自然包括绵延长久的祭祀礼仪文化,以及与祭祀礼仪文化密切相关的演出艺术,在演出空间的营造上同样打上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烙印。我们在研究中国傩文化、祭礼文明、中国戏曲的数十年中,更加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其对日、韩影响之深远,认识到演出空间形态在东亚各民族演出史上的特殊含义,它绝不仅仅是为演出提供一个场所,东亚人赋予种种演出空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演出空间的研究,必定会加深对东方传统戏剧的认识。
    三十余年间,作者坚持实地考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作业,所获颇多。在对多国大量演出作田野考察的同时,也不断地搜集、整理、翻译、消化相关的各国文献资料,为完成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刊《戏剧》编委、中央戏剧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法人代表。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中华戏曲》编委、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编委。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文化与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以中国戏曲史论、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戏剧为主要研究领域。主持国家社科研究项目《东方戏剧年表》(结项)、《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之子项目《中国傩戏与东亚古典戏剧比较研究》(结项)以及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研项目《东亚传统演剧空间文化比较研究》(结项)。获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之《东亚民俗演剧假面史论》研究项目,该项目已经启动。张帆,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出版有《歌台出水中——中国古代水上演出艺术史论》,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 权晓芳,艺术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现所在单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著作论文:博士论文《中国的八仙与日本的七福神》。主持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硏项目《中日傩面具比较研究》(结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之子项目《中国傩戏与东亚古典戏剧比较研究》(结项),参与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研项目《东亚传统演剧空间文化比较研究》(结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项目《东亚民俗演剧和假面史论》(进行中),参与北戏建院70周年项目《京剧剧目辞典(增订版)》(进行中)。尹玉璐,女,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东方戏剧、南亚戏剧史。曾参与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等课题,现为北京印刷学院讲师。

【目录】


第一篇 青绳为兆域 注连可为场
一、青绳兆域
二、注连为场
第二篇 方圆成交响 直曲好作场
一、法璧雍为演艺场
二、方丘与露台:大地之形
三、藻井与天盖: 天穹之象
四、方与圆的交响与变奏
第三篇 随身的神庙 移动的空间
第四篇 流动的舟车 瞬变的空间
一、山车演艺空间概述
二、舟船演艺空间概述
三、舟、车演出空间的由来与意义
第五篇 莲台浮于水 岸上起楼台
一、我国各地水上演出空间的类别、特点及分布
二、池台
三、河台
四、 湖台
五、江台
六、桥台
第六篇 空纳万千境 无形胜有形
一、空纳万千境
二、无形胜有形
第七篇 题目与正名 商演广告词——东亚古典戏剧的商演广告
一、“招子”与“旗”“牌”
二、北曲杂剧的“题目”“正名”
第八篇 “腰棚”寻常见 “甲乙”滥其觞——东亚传统剧场“看楼”“栈敷”述略
一、“甲乙帐”,开“看台”之先河
二、明清“看楼”与日、韩“栈敷”举隅
三、余论

内容摘要
 本书为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带领几位博士生一起做的院内科研项目。
用“演出空间”为题,基于东亚古代演剧空间形态错综复杂性之上。在东亚传统戏剧演出实际使用的空间形态而言,可谓五花八门,任何常用的名称如坛场、广场、芝居、氍毹、勾栏、舞亭、船台、戏台、戏楼、戏场等等,都不能够涵盖全部演出空间形态,这些名称过于具体,其内涵指向性非常明确而单一,因此使用“空间”这个词汇,既解放手脚,打开思路,也更加准确。
本书主要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自古以来,东亚各种演出形式是在怎样的空间中进行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演出空间?不同的演出为什么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甚至不可以置换?在琳琅满目的空间形态中,东亚传统戏剧演出空间形态背后的文化依据是什么?各种文化符号在该空间中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思维指导下所呈现的空间形态各异?而虽然空间形态各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其类同性?本课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介绍东亚多国、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演出空间形态以及活跃于这种空间中的传统演出艺术。进而探索演出内容与特定空间形态的关系,最终还必须回答所有演出空间形态之所以构成的内在文化依据。
在长期历史中,东亚各国形成一个巨大的、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儒、道、释文化圈,以儒、道、
释尤其是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影响周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形态,其中自然包括绵延长久的祭祀礼仪文化,以及与祭祀礼仪文化密切相关的演出艺术,在演出空间的营造上同样打上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烙印。我们在研究中国傩文化、祭礼文明、中国戏曲的数十年中,更加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其对日、韩影响之深远,认识到演出空间形态在东亚各民族演出史上的特殊含义,它绝不仅仅是为演出提供一个场所,东亚人赋予种种演出空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演出空间的研究,必定会加深对东方传统戏剧的认识。
三十余年间,作者坚持实地考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作业,所获颇多。在对多国大量演出作田野考察的同时,也不断地搜集、整理、翻译、消化相关的各国文献资料,为完成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