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全新正版未拆封

25.79 3.6折 72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波;王孟钧;李彦夫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11-10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波;王孟钧;李彦夫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2623663
  • 定价 7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体系、质量设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可靠性模型、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故障分析技术、可靠性试验与分析、系统可靠性评估、维修性管理、安全性管理。在内容上既注重介绍质量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力图反应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本书是为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编写,也可作为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还可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方面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郭波,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全军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82年获华中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学位,1999年获东京理科大学工程管理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重要性

1.1.1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2可靠性的重要性

1.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发展历程

1.2.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1.2.2可靠性的发展历程

1.3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1.3.1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3.2可靠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1.3.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管理的关系

1.4本书内容

第2章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体系

2.1全面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2.1.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

2.1.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2.1.4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2.2质量管理体系

2.2.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2.2.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2.2.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2.2.5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2.2.6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2.3ISO质量管理标准简介

2.3.1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2.3.2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

2.4可靠性管理体系

2.4.1可靠性管理大纲

2.4.2可靠性标准体系

2.4.3可靠性管理组织体系

第3章质量设计

3.1质量策划

3.1.1质量策划的内涵

3.1.2质量策划的依据

3.2质量目标

3.2.1质量目标的概念

3.2.2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展开

3.2.3质量目标的实施

3.2.4质量目标管理效果的评价

3.3质量功能展开

3.3.1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3.3.2QFD方法的作用

3.3.3质量屋

3.3.4产品质量设计中的QFD

3.4试验设计

3.4.1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3.4.2正交试验设计

3.5三次设计

3.5.1系统设计

3.5.2参数设计

3.5.3容差设计

第4章过程质量控制

4.1过程质量控制概述

4.1.1质量形成过程

4.1.2过程质量控制的内涵

4.2过程质量控制流程与措施

4.2.1过程质量控制点

4.2.2过程质量控制流程

4.2.3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4.3过程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4.3.1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4.3.2工序质量控制

4.3.3过程能力分析

4.3.4QC小组活动

4.3.56S管理

4.3.6数字化质量管理

4.4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

4.4.1质量成本的内涵与组成

4.4.2质量成本计划与核算

4.4.3质量成本分析

4.4.4质量成本控制

第5章质量检验

5.1质量检验方式

5.2随机抽样方法

5.3抽样特性曲线

5.3.1抽样特性曲线的计算

5.3.2抽样特性曲线的灵敏度

5.4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5.4.1标准型抽样方案的构成

5.4.2标准型抽样检验步骤

5.5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5.5.1合格质量水平

5.5.2检验水平

5.5.3抽样表的构成

5.5.4抽样方案的确定

5.5.5转移规则

5.5.6调整型抽样检验步骤

第6章质量改进

6.1质量改进内涵与对象

6.1.1质量改进内涵

6.1.2质量改进对象

6.2质量改进方法

6.2.1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6.2.2六西格玛管理

6.2.3质量成熟度模型

6.3质量改进策略与流程

6.3.1质量改进策略

6.3.2质量改进流程

第7章可靠性模型、预计和分配

7.1可靠性指标

7.1.1可靠性

7.1.2失效率

7.1.3平均故障前时间

7.1.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7.1.5可靠寿命

7.2任务分析与结构功能分解

7.3典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1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2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3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4n中取r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5冷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7.3.6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

7.4系统可靠性建模的过程

7.5可靠性指标论证

7.6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7.6.1可靠性预计方法

7.6.2可靠性分配方法

第8章故障分析技术

8.1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8.1.1概述

8.1.2故障模式

8.1.3故障原因分析

8.1.4故障影响分析

8.1.5危害性分析

8.1.6FMECA的工作流程

8.1.7FMECA的应用案例

8.2故障树分析

8.2.1故障树的基本概念

8.2.2故障树的建立

8.2.3故障树定性分析

8.2.4故障树定量分析

8.3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8.3.1FRACAS概述

8.3.2FRACAS具体流程

8.3.3FRACAS系统实施步骤

第9章可靠性试验与分析

9.1环境应力筛选

9.1.1筛选方法分类

9.1.2典型环境应力的选择

9.2可靠性增长试验

9.2.1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环境应力筛选的对比

9.2.2可靠性增长模型

9.2.3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

9.2.4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的处理

9.3可靠性寿命试验

9.3.1常应力寿命试验

9.3.2加速应力寿命试验

9.4可靠性验证试验

9.4.1定时截尾试验

9.4.2定数截尾试验

9.4.3序贯截尾试验

第10章系统可靠性评估

10.1概述

10.1.1可靠性评估概述

10.1.2金字塔式可靠性综合评估

10.2基于经典法的系统可靠性评估

10.2.1二项分布单元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0.2.2二项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0.2.3指数分布单元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0.2.4指数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0.3基于Bayes法的复杂系统可靠性评估

10.3.1Bayes基本理论介绍

10.3.2指数分布单元组成的设备可靠度评估

10.3.3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度评估

10.3.4指数型相同设备并联系统可靠度评估

第11章维修性管理

11.1维修性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1产品维修

11.1.2维修性的概念

11.1.3维修性管理

11.2维修性分配与预计

11.2.1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概述

11.2.2维修性分配方法

11.2.3维修性预计方法

11.3设备维修管理

11.3.1维修策略

11.3.2预防性维修

11.3.3维修性决策应用

11.4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第12章安全性管理

12.1概述

12.2安全性设计与评估体系

12.2.1系统安全性分析框架

12.2.2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项目

12.2.3各寿命周期阶段系统安全性分析

12.2.4案例分析

12.3安全性分析技术

12.3.1因果分析图法

12.3.2安全系数方法

12.4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12.4.1概率风险评价法

12.4.2危险指数评价法

12.4.3模糊综合评价法

12.4.4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实例分析

附录

附录A常用的概率分布

附录B抽样检验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