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

全新正版未拆封

100.56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强;黄佳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4-09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强;黄佳琦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47870
  • 装帧 其他
【内容简介】
《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基于作者对于锂硫电池体系的理解,总结低维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的同时,结合团队研究成果,对低维材料在锂硫电池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科学性的阐述和解释,主要介绍低维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器件中应用的前沿进展,拟涵盖的材料体系包括多类常见的低维正极、隔膜、负极材料等。《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将系统地展示低维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将深入讨论这一领域未来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能源社会与锂硫电池 1

1.2 锂硫电池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3

1.3 低维材料:提升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 3

1.4 低维材料与锂硫电池的研究思路 4

参考文献 4

第2章 锂硫电池化学原理 6

2.1 锂硫电池的化学反应 6

2.2 锂硫电池体系的能量密度 9

2.2.1 理论能量密度 9

2.2.2 实际能量密度 11

参考文献 13

第3章 锂硫电池输运及反应调控规律 15

3.1 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产生 15

3.2 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性质及指认 19

3.3 自由基中间产物的指认 22

3.4 反应动力学描述 27

3.5 锂硫电池系统的模型化 29

参考文献 31

第4章 低维复合正极材料 35

4.1 低维复合正极材料复合方法 36

4.1.1 物理方法 36

4.1.2 化学合成方法 39

4.2 典型低维复合正极材料体系 42

4.2.1 碳材料复合体系 42

4.2.2 聚合物复合体系 57

4.2.3 金属化合物复合体系 65

4.3 正极材料评测方法 71

4.3.1 硫元素的分布 71

4.3.2 主体材料对锂硫电池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72

4.3.3 主体材料对多硫化物传输的影响 75

参考文献 77

第5章 低维复合电解质 97

5.1 液态电解质体系 97

5.1.1 醚类体系 97

5.1.2 酯类体系 100

5.1.3 离子液体体系 101

5.1.4 高盐电解液 104

5.1.5 复配体系 104

5.2 聚合物电解质体系 106

5.3 无机固态体系 109

5.3.1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110

5.3.2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114

5.4 复合体系 117

5.4.1 全固态复合电解质 118

5.4.2 准固态复合电解质 119

参考文献 119

第6章 低维复合负极材料 125

6.1 金属锂负极性质 125

6.2 金属锂负极模型描述 126

6.2.1 金属锂枝晶模型 126

6.2.2 金属锂负极失效模型 131

6.3 金属锂负极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层 133

6.3.1 SEI的形成机制 134

6.3.2 SEI的结构与组成 134

6.4 金属锂负极性能 135

6.4.1 纯金属锂 135

6.4.2 纳米结构金属锂 136

6.4.3 纳米复合金属锂 138

6.4.4 添加剂保护下的金属锂 140

6.4.5 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层保护金属锂 141

参考文献 143

第7章 锂硫电池非活性材料 148

7.1 隔膜 148

7.1.1 隔膜的作用 148

7.1.2 聚烯烃隔膜 148

7.1.3 能量型电池的功能隔膜 149

7.1.4 功率型电池的功能隔膜 155

7.2 集流体 162

7.2.1 集流体的作用 162

7.2.2 金属箔集流体 164

7.2.3 金属泡沫集流体 166

7.2.4 纳米碳集流体 168

7.2.5 复合集流体 174

7.2.6 小结 175

7.3 黏结剂 176

7.3.1 有机系黏结剂 177

7.3.2 水系黏结剂 181

参考文献 186

第8章 锂硫电池研究方法 200

8.1 锂硫电池材料表征方法 200

8.1.1 形貌表征 200

8.1.2 元素成分及价态研究方法 213

8.1.3 材料结构研究方法 221

8.2 锂硫电池电化学研究方法 226

8.2.1 研究电极与电解质材料的通用方法 226

8.2.2 半电池研究方法 237

8.3 理论研究方法 241

8.3.1 **性原理计算 241

8.3.2 分子动力学模拟 243

8.3.3 相场理论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9章 锂硫电池实用化 254

9.1 软包型锂硫电池 254

9.2 高比能锂硫电池设计原则 255

9.3 高活性材料的实现途径 256

9.3.1 硫正极组成设计和规模浆料制备 256

9.3.2 涂布工艺 258

9.4 降低电解液用量的途径 259

9.4.1 电解液比例特征 259

9.4.2 稳定电极界面 261

9.4.3 新型电解液体系 261

9.4.4 工艺方面的考虑 261

9.5 锂硫电池器件进展 262

参考文献 262

第10章 特殊构型锂硫电池与柔性锂硫电池 263

10.1 特殊电极体系 263

10.1.1 特殊正极体系 263

10.1.2 非金属锂负极体系 266

10.2 柔性锂硫电池的材料体系 267

10.2.1 碳基柔性体系 268

10.2.2 聚合物基柔性体系 278

10.2.3 半固态柔性体系 280

10.3 柔性锂硫电池的封装和测试 281

10.4 小结 283

参考文献 283

第11章 锂硫电池应用探索 288

11.1 宇航卫星 288

11.2 无人机 289

11.3 **低温电源 289

11.4 电动汽车 289

11.5 智能设备 290

11.6 规模储能 290

参考文献 291

关键词索引 29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