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

全新正版未拆封

46.64 4.3折 108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景岐 著;李继明、杜杰慧 校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09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景岐 著;李继明、杜杰慧 校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319539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72页
【内容简介】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中医诊脉、辨舌、药性和汤头入门等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寒性、热性、温性与平性药物248种,汤头方剂200余首及各种舌苔插图120余幅。中篇介绍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其中包括中医名家张仲景、陈修园、吴瑭、薛雪和叶桂等的主要理论与方剂,仪陈修园的《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中的方剂就达300余首。下篇介绍了妇科、产科、外科、疗科、伤科、眼科和喉科等中医临床应用入门知识,包括傅山、亟斋居士、陈若虚和曹心怡等中医名家治疗各科疾病的主要理论与方剂。根据临床需要,作者对原书进行了部分修改,增加了《食鉴本草》《药症忌宜》等内容。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内容丰富,深入浅H{,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上篇 中医基础
第1章 诊脉入门
一、《南雅堂医书》平辨脉法歌诀
(一)平脉法
(二)辨脉法
二、《珍珠囊》脉法诸歌
(一)诊脉至捷歌
(二)妊娠脉歌
(三)小儿脉歌
(四)《玉函经》注解
(五)生死歌诀
(六)诊杂病生死歌诀
(七)诊暴病歌
(八)形证相反歌
(九)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诀
(十)伤寒决生死脉歌
(十一)阳毒阴毒歌
(十二)诸杂病生死歌
(十三)察色观病生死歌
(十四)五脏察色候歌诀
(十五)难产生死歌
(十六)新产生死歌
(十七)妊娠伤寒歌
(十八)产后伤寒歌
三、《医宗金鉴》四言脉诀
四、梦觉道人《三指禅》辑要
(一)脉学源流
(二)定脉部位
(三)寸尺解
(四)六部脉解
(五)定至数
(六)二十七脉名目
(七)缓
(八)有胃气生
(九)脉贵有神
(十)读缓字法
(十一)四时平脉
(十二)浮沉迟数四大纲
(十三)对待总论
(十四)奇经八脉
五、金溪龚信《脉诀》
(一)脉学大要
(二)脉体捷法
(三)诸脉相类
(四)止脉
(五)分人迎气口脉诀
(六)内因脉
(七)外因脉
(八)不内不外因脉
(九)死绝脉
(十)动止脉
(十一)诸脉宜忌类
第2章 辨舌入门
一、江笔花《望舌色》
二、方耕霞《舌苔歌诀》
三、吴坤安《察舌辨证歌》
四、张诞先《伤寒舌鉴》
(一)白苔舌总论
(二)黄苔舌总论
(三)黑苔舌总论
(四)灰色舌总论
(五)红色舌总论
(六)紫色舌总论
(七)霉酱色舌苔总论
(八)蓝色舌苔总论
(九)妊娠伤寒舌总论
第3章 药性入门
一、《青囊药性赋》
(一)诸品药性阴阳论
(二)寒性类
(三)热性类
(四)温性类
(五)平性类
(六)药性赋
(七)诸品药性赋
(八)引经药报使歌
(九)六陈歌
(十)十八反歌
(十一)十九畏歌
(十二)妊娠禁服歌
(十三)药相主治五脏法
(十四)用药身梢论
(十五)用丸散论
二、《药性歌括》
三、《分类药性》
(一)补气药性
(二)下气药性
(三)破气药性
(四)补血药性
(五)止血药性
(六)破血药性
(七)健脾强胃药性
(八)温脾暖胃药性
(九)调脾开胃药性
(十)补肺虚嗽药性
(十一)泻肺实嗽药性
(十二)治诸咳嗽药性
(十三)诸喘急药性
(十四)退诸火热药性
(十五)退虚热药性
(十六)退劳热骨蒸药性
(十七)发汗药性
(十八)止汗药性
(十九)消食药性
(二十)宽中药性
(二十一)散膨消痞药性
(二十二)止渴药性
(二十三)解郁药性
(二十四)通大便药性
(二十五)利小便药性
(二十六)消浮肿药性
(二十七)止呕吐及吐酸药性
(二十八)止泄泻药性
(二十九)治痢疾药性
(三十)治疟疾药性
(三十一)辟瘟消胀药性
(三十二)治头痛药性
(三十三)治头风药性
(三十四)治头眩药性
(三十五)治脑痛药性
(三十六)治心痛药性
(三十七)治腰痛药性
(三十八)治胁痛药性
(三十九)治膝痛药性
(四十)治咽喉肿痛及声音不出药性
(四十一)治眼目不明及肿痛药性
(四十二)治身体风痛药性
(四十三)治齿牙疼痛药性
(四十四)治耳聋药性
(四十五)去风药性
(四十六)去寒药性
(四十七)去湿药性
(四十八)补肾益精药性
(四十九)兴壮元阳药性
(五十)滋补真阴药性
(五十一)正心定聪药性
(五十二)强筋壮骨药性
(五十三)治梦泄遗精药性
(五十四)补益虚损药性
……
中篇 经典理论
下篇 临床各科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