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81.38 5.2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步青 肖大威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4-09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步青 肖大威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7432497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326千字
【内容简介】


客家是汉民系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是历中原汉民渐次南下并与土著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赣闽粤三省毗邻区是客家民系成形区,也是客家人核心聚居地,俗称“客家摇篮”。而位于赣闽粤交界处的赣州是接纳北方汉民南迁的站,是客家民系发祥地和当今客家人聚居地。赣州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存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村落与民居。赣州客家村落与民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是江西省乃至我国弥足珍贵的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地理研究运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采用大数据的研究范式,借助arcgis台,构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地理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认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的特征,全面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空间分布与分异规律,准确划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区划,深入探索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各民居类型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景观的异同。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建立了以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开展全面普查与登录,利用文献资料收集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分析等方式,结合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收集村落及民居基础信息,对全域村落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识别与筛选,终选定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引入“因子”概念,从影响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特征的关键因子人手,提取具代表的3大类,10小类因子;借助“类型学”方对因子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建立因子类型系统。数据库较完整、系统地涵盖了研究对象的基本属、地理环境属、物质形态属、历史人文属共四大项子系统数据。(2)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地理特征与规律,并挖掘其背后的内涵与动力机制。在地理分布上,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呈现集聚分布状态,“核心一边缘”结构明显;村落往往依山而建,顺应山体呈线延展,相对水体而言,其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民居表现为“大共、.小分异”的体分布特征。在历史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聚集区域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演变。通过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地理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中原汉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和中原是客家村落及民居的根源;赣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当时的农耕生产条件是基本所在;的传播以及的创新因素导致区域差异的出现;宗族是村落及民居形态特征形成的内在因素。(3)科学划定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区划,甄别出各个区的中心区和边缘区,梳理各区的景观特征,揭示各区的形成机制。该书制定系统的区划原则与方,提取数据库中体现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地理特征的关键信息,将村落布局、民居类型这两个因子作为主导因子,根据村落模式对区进行初步划分;叠加村落规模、巷道形式等其他因子,根据的相似、差异对区进一步细分,结合自然物候、行政区等边界,划分出六个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区。六大区是并列关系,区内中心区、边缘区呈主次关系。地区开发、地形地貌、移民、古道交通、传播、扩散等是各区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4)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景观进行对比分析,以同一民系、跨省域的视角,深入剖析赣闽粤客家三地景观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从共中寻找特。三地自然环境类似,同属客家圈层,在村落选址、社会形态等方面颇为相似;但三地有高山大岭相隔,是三个互不统属的区域,在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客居格局和各具特的客家典型民居。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粤东北的围龙屋即为三地典型民居,其在防御、秩序、等方面差异显著。

【作者简介】

    肖大威,1956年3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博士,1995年晋升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城乡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南方建筑》杂志编辑部主任等职务。肖大威教授长期从事传统村落保护、地域生态建筑文化、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重量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编制国家规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

【目录】

本书对赣州传统村落和乡土民居类型开展全面调查, 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 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时空数据库。通过大量样本的精确空间定位, 以统计的方式研究江西传统村落及其民居的文化区划, 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分布结构, 并绘制专题图册。在此基础上, 研究村落和民居文化分期、迁移与融合, 探讨江西村落和民居文化的演化过程。最后通过融合时间与空间层面的研究, 构建起江西传统村落及其民居形态的文化原型图谱, 揭示静态的空间形式背后隐藏的动态文化内涵。本项目研究有助于准确揭示村落和民居文化的交流规律, 把握民居形态的差异格局, 发掘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特质和营建技术, 从理论层面拓展深化民居建筑学研究的视野、方法、技术, 在实践层面传承优适营建技艺, 保护村落和民居文化遗产。

内容摘要
客家是汉民系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渐次南下并与土著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赣闽粤三省毗邻区是客家民系成形区,也是客家人核心聚居地,俗称“客家摇篮”。而位于赣闽粤交界处的赣州是接纳北方汉民南迁的站,是客家民系发祥地和当今客家人聚居地。赣州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存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村落与民居文化。赣州客家村落与民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是江西省乃至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大数据的研究范式,借助ArcGIS平台,构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认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的文化特征,全面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空间分布与分异规律,准确划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深入探索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各民居类型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的异同。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抢先发售建立了以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的文化地理信息数据库。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开展全面普查与登录,利用文献资料收集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分析等方式,结合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收集村落及民居文化基础信息,对全域村落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识别与筛选,最终选定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引入“文化因子”概念,从影响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特征的关键文化因子人手,提取具代表性的3大类,10小类文化因子;借助“类型学”方法对文化因子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建立文化因子类型系统。数据库较完整、系统地涵盖了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地理环境属性、物质形态属性、历史人文属性共四大项子系统数据。

(2)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特征与规律,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动力机制。在地理分布上,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呈现集聚分布状态,“核心一边缘”结构明显;村落往往依山而建,顺应山体呈线性延展,相对水体而言,其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民居表现为“大共性、.小分异”的总体分布特征。在历史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聚集区域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演变。通过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中原汉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和中原文化是客家村落及民居文化的根源;赣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当时的农耕生产条件是基本所在;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的创新因素导致区域差异性的出现;宗族文化是村落及民居形态特征形成的内在因素。

(3)科学划定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甄别出各个文化区的中心区和边缘区,梳理各文化区的文化景观特征,揭示各文化区的形成机制。该书制定系统的文化区划原则与方法,提取数据库中体现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特征的关键信息,将村落布局、民居类型这两个因子作为因子,根据村落模式对文化区进行初步划分;叠加村落规模、巷道形式等其他因子,根据文化的相似性、差异性对文化区进一步细分,结合自然物候、行政区等边界,划分出六个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六大文化区是并列关系,文化区内中心区、边缘区呈主次关系。地区开发、地形地貌、移民文化、古道交通、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等是各文化区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

(4)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进行对比分析,以同一民系、跨省域的视角,深入剖析赣闽粤客家三地文化景观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从共性中寻找特性。三地自然环境类似,同属客家文化圈层,在村落选址、社会形态等方面颇为相似;但三地有高山大岭相隔,是三个互不统属的区域,在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客居格局和各具特色的客家典型民居。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粤东北的围龙屋即为三地典型民居,其在防御性、秩序性、文化性等方面差异性显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