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63.77 5.4折 11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兵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08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兵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73616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页
【内容简介】
误读是20世纪文论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学阅读中最常见的现象。本书勾勒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解构的思维方式和解释学的“合法偏见”等,描述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基本特征。重新审视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语言、他者等,从语言的角度看,解构性、修辞性是误读生成的内在机制。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本是一个他者,他者是理解的极限、形而上学的极限,用描述替代解释成为方法论的重要变革。后现代误读理论同时产生了正负两种效应,应认真加以反思和批判。关注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以此为契机,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尝试寻找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作者简介】
李兵,男,云南嵩明人,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O一2012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文学评论》(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参与撰写多部论著,参编多部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目录】
绪论
  一  误读现象描述
  二  现代性语境中的误读
  三  误读研究概述
  四  对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第一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误读及误读理论
  第一节  误读:古典、现代与后现代
    一  新型的文学交流观
    二  交流方式的变化
    三  阅读范式:作者、文本与读者
    四  阅读伦理的变化:公共伦理、个体伦理和本真伦理
  第二节  自反性理论初探
    一  符号的自反性
    二  现代性自反性
    三  审美自反性
第二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
  第一节  德里达与后现代误读理论
    一  德里达的边缘意识与理论基石
    二  批判与超越
    三  德里达的解构思维方式
    四  德里达的阅读策略
  第二节  解释学视阈中的误读理论
    一  对科学性与客观性的追求
    二  教化作为理解的基础
    三  审美无区分
    四  前见与误读
    五  应用:从哲学解释学到文学解释学
    六  反方法论再检视
    七  伽达默尔的真理观批判
  第三节  误读与经典重构
    一  经典的结构
    二  从误读到戏仿
    三  从修正主义到“删除下书写”
    四  经典的重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背反
  第四节  符号学中的元符号与阐释的漩涡
    一  零符号界说
    二  莎士比亚时代的零符号
    三  《李尔王》中零符号的能指形式及其意义
    四  元语言之间的冲突:“nothing”还是“nature
第三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
  第一节  语言
    一  误读与语言的问题
    二  互文性与文学误读
    三  语言的乌托邦
    四  文学语言的公共性
  第二节  读者
    一  图式是误读的无意识基础
    二  读者误读的心理学机制
    三  过度阐释
    四  读者地位的变化
    五  杀死读者
    六  谁是真正的误读者
  第三节  作者
    一  写作是一种自居心理
    二  意味与意图之争
    三  解构式书写是一种误读
  第四节  他者
    一  拉康的他者
    二  《黑客帝国》的拉康式解读
    三  列维纳斯的他者
    四  文本:一个他者
    五  他者理论视域中的自反性
  第五节  对话
    一  对话理论的产生
    二  对话理论的发展
    三  对话理论对文学阅读的启示
    四  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第六节  意识形态
    一  误读与权力意识形态
    二  意识形态生产的法则
    三  误读作为意识形态的征兆
  第七节  描述
    一  描述论转向
    二  反对解释
    三  从解释到描述
    四  对描述的再争辩
  第八节  审美经验
    一  文化作为误读的语境
    二  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互动
    三  艺术惯例作为审美经验
    四  审美经验是认同的经验
第四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负效应
    一  正面价值
    二  负面效应
    三  双重标准
第二节误读理论的伦理与政治效应
    一  伦理效应
    二  政治效应
第三节文本分层理论与意义的确定
    一  文本的开放性
    二  文本分层与意义的层级
    三  意义的开放与闭合
第五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发展趋向
  第一节  文化学视野中的误读理论
  第二节  媒介文化视阈中的误读
    一  媒介即误读
    二  阅读即误读 
    三  受众即呆鸟
    四  自反性理解
  第三节  误读理论的关联、互动及转型
    一  起源之关联
    二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关于“对话”的含义的理解之关联
    三  两种理论关于对话前提之关联
    四  两种理论关于对话的原则之关联
    五  两种理论关于主体间性之关联
    六  “隐含的读者”与对话的不完全性之关联
  第三节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的互动
    一  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互动
    二  “期待视野”与“互文性”阅读的互动
    三  读者的主观反应与作者意图的互动
    四  谴者垧格卉塔的穿形功能与“景终文旨”的互动
    五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的结合
    六  双重局限――文化研究的超越
    七  文学理论蟛型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