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全新正版未拆封

45.42 5.2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柯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4-08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柯平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21041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0页
【内容简介】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分为三部分,部分论述美国会通式艺术教育,它基于多学科综合贯通的方法,结合艺术制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这四门学科的相关特点与优势,旨在激活教学双方的互动机能,优化课堂艺术教育的效度,促进艺术教育理论的创新,提升国民素质及其艺术修养,对改善国内艺术教育的理路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二、第三部分所集诗教开端与文艺美学,涉及轴心时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的认知途径、审美教育的社会效能、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制、文学研究的实用方法、艺术哲学的鉴赏心理、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理性诗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反文化运动的意识倾向等,其中诸多观点给人以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
王柯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理想国的诗学研究》《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等,译有《美学理论》(阿多诺著)、《牛津西方哲学史》(第一卷)等。
【目录】
前 言/001

上篇 艺术教育

一 人文学科诠释中的艺术教育(代绪论) 史密斯 文/王柯平 译 / 003

1 艺术美(excellence in art) / 005

2 审美灵视(aesthetic vision) / 007

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010

4 文化的多样选择(cultural alternatives) / 011

5 结语 / 013

二 会通式艺术教育概观 / 015

1 称谓与起源 / 015

2 逻辑依据 / 019

3 互补性学科群 / 021

4 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 024

三 百年流变与会通模式 / 029

1 滥觞时期的功利主义观念 / 030

2 发展时期的多重目的 / 033

3 成熟阶段与综合模式的勃兴 / 038

4 会通式艺术教育的形成与推广 / 042

四 意义与策略 / 046

1 《走向文明》的现实语境 / 047

2 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 / 056

3 学科群的会通方法 / 073

4 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 086

五 美学与艺术教育 / 098

1 美,艺术,艺术教育 / 098

2 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 102

3 艺术与审美对象 / 106

4. 艺术及其再现的世界 / 111

5 艺术家与艺术表现 / 118

6 艺术与观众 / 129

7 课堂里的美学 / 134

8 审美感知及其发展阶段 / 138

六 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 144

1 悲凉与苦闷的《尖叫》 / 144

2 “剩水残山”的启示 / 150

3 《艾达的灵魂来到世界》 / 155

4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159

中篇 诗教开端

七 轴心时期与对话意识 / 167

1 三大精神辐射中心 / 167

2 隐含的独断论调 / 169

3 激活历史的对话意识 / 170

4 历史的遗教 / 171

八 孔子与柏拉图 / 175

1 孔子其人其事 / 175

2 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 / 177

3 孔子谈艺论美的立场 / 181

4 柏拉图其人其事 / 184

5 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来源 / 187

6 柏拉图的理论框架 / 190

7 柏拉图的诗学理念 / 196

8 孔子与柏拉图的目的性追求 / 199

九 “六艺”与“七科”教育 / 202

1 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 / 202

2 孔门推行的“六经”教育 / 208

3 柏拉图倡导的“七科”教育 / 215

十 诗教的致知功能 / 225

1 篇名中的鸟兽草木 / 226

2 诗歌中的鸟兽草木 / 227

3 《关雎》里的品类与情挚之鸟 / 231

下篇 文艺美学

十一 王国维的美育效能说 / 237

1 时代的迫切需求 / 238

2 艺术即避难所 / 243

3 历史性的反思 / 248

十二 活力因相说 / 251

1 中华美学精神要旨 / 251

2 活力因的三相组合 / 253

3 师天地的画境文心 / 256

4 绵延中的因革创化 / 262

十三 赫德森的文学方法论 / 266

1 文学的一般问题 / 266

2 文学的本质与职责 / 268

3 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269

十四 杜卡斯的艺术哲学观 / 272

1 艺术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 / 273

2 艺术即情感语言 / 275

3 审美观照的基本特征 / 276

4 审美心理的三种形态 / 277

5 美学的自由主义 / 280

十五 里德的绘画艺术论 / 285

1 艺术与美的关系 / 286

2 美感的基本特征 / 288

3 艺术品的要素分析 / 290

4 艺术的价值与表现 / 296

十六 沃尔佩的理性诗学观 / 299

1 诗歌的社会学本质 / 301

2 语义辩证法的要旨 / 304

3 诗歌的倾向性与可译性 / 307

十七 沃尔海姆的开放话题 / 310

1 悖论与二难抉择 / 310

2 分野与同一性 / 313

3 态度与历史性 / 315

4 相对性与互补性 / 316

十八 反文化的乌托邦与后遗症 / 319

1 现代诗人的告诫与启示 / 320

2 反文化与零点结构的梦想 / 322

3 性革命的误区与护界之神 / 326

附录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330

1 基督教的人生思想 / 330

2 内在观念论体系 / 331

3 自然主义体系 / 332

4 社会主义人生哲学 / 333

5 审美个体主义体系 / 335

6 走出人生困境的可能途径 / 336

7 精神生活的内在问题 / 337

主要参考文献 / 34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