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论

全新正版未拆封

79.98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夏目漱石 著;王向远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4-08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著;王向远 译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2772896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字数 320千字
  • 原版书名 文学論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近代大文豪、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名著,是作者在东京大学的讲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心理美学、读者接受角度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既有文本特色,又具世界性的广泛影响。《文学论》是他在东京大学授课时所用的讲义,可以说是一部英国文学评论集,《文学论》从社会心理学、美学  出发,认为文学的内容由观念、理智、印象等 "认识" 方面的要素(漱石用 F 来表示)与情绪的要素(漱 石用 f 来表示)两部分构成,并创造了 F+f 的文学公式,由此展开了他的文学观。后来的许多日本作家、学者对《文学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指出,像《文学论》这祥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 概论的大部头著作,在当时的欧洲也是找不到的。对于众多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读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目录】
目  录
卓尔不群,历久弥新
——重读、重释、重译夏目漱石的《文学论》…………………………王向远(1-11)
作者自序 …………………………………………………………………………………(1)
附:中川芳太郎的整理说明
第一编 文学内容的分类 ………………………………………………………………(8)
第一章 文学内容之公式:(F+f)……………………………………………………(8)
第二章 文学内容的基本成分 ………………………………………………………(12)
第三章 文学内容的种类及其价值等级 ……………………………………………(51)
第二编 文学内容的增殖与接受 ……………………………………………………(66)
第一章 F的增殖 ……………………………………………………………………(67)
第二章 f的增值 ……………………………………………………………………(68)
第三章 伴随着f的幻惑与文学鉴赏………………………………………………(72)
第四章 悲剧鉴赏时的f  …………………………………………………………(100)
第三编 文学内容的特质  …………………………………………………………(108)
第一章 文学F与科学F的比较 …………………………………………………(110)
第二章 文艺之真与科学之真 ……………………………………………………(126)
第四编 文学修辞法 ………………………………………………………………(129)
第一章 投出修辞法 ………………………………………………………………(129)
第二章 投入修辞法 ………………………………………………………………(136)
第三章 以物拟物的联想 …………………………………………………………(140)
第四章 滑稽的联想 ………………………………………………………………(148)
第一节 双关俏皮话 ……………………………………………………………(149)
第二节 机智 ……………………………………………………………………(154)
第五章 调和法 ……………………………………………………………………(157)
第六章 对置法 ……………………………………………………………………(167)
第一节 缓势法 …………………………………………………………………(168)
第二节 强势法 …………………………………………………………………(169)
附:假对法……………………………………………………………………(174)
第三节 不对称法 ………………………………………………………………(179)
第七章 写实法 ……………………………………………………………………(182)
第八章 间隔论 ……………………………………………………………………(197)
第五编 集合F及推移法则  ………………………………………………………(210)
第一章 一个时代中的三种集合F …………………………………………………(211)
第二章 意识推移的“暗示”法则 ………………………………………………(218)
第三章 法则例证之一 ……………………………………………………………(222)
第四章 法则例证之二 ……………………………………………………………(228)
第五章 法则例证之三 ……………………………………………………………(231)
第六章 法则例证之四 ……………………………………………………………(242)
第七章 补遗 ………………………………………………………………………(255)
译者后记………………………………………………………………………………(26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