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英雄史诗诗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蒙古英雄史诗诗学

全新正版未拆封

37.98 4.4折 86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巴·布林贝赫 著;陈岗龙 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08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巴·布林贝赫 著;陈岗龙 译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29262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1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末,本人在撰写拙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中“英雄主义诗歌”部分时,曾经时不时生出新的想法和思路。当时想说的话很多,但是因为受到原文文体的限制,遗憾地放弃了很多内容。正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在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诗学方面撰文著书的想法。
  我在这里所说的“诗学”(Poetics),不只是指关于诗歌的研究,而且是依照西方艺术理论传统,采用了其广义用法,就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源头的西方艺术史中的文学理论的总称,包含文学的性质、内容形式、目的功能、种类、创作理论等诸多内容。
  英雄史诗被誉为蒙古民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然是可以从语言历史、宗教、哲学、民俗等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去研究的。学界也一直在这么做。然而,英雄史诗终归是文学作品,这正是我将其归结为“蒙古民族语言艺术的经典样本”的原因所在。
  蒙古英雄史诗诗学相关理论的归纳总结只有在英雄史诗的丰富资料及其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方能实现。我在分析资料时,在顾其全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择取了保留其原本形态的古代经典文本(最初的记录和出版物)以及史诗艺人口头作品的科学记录。可惜的是仍有一些重要的史诗作品没有读到。卡尔梅克学者阿·科奇科夫整理的《江格尔》(两卷,共二十五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化大革命”以前,因政治、学术的“左翼”氛围以及搜集整理者的专业能力的欠缺等原因,一些资料也存在学术价值较低的情况。
  当然,在撰写《蒙古英雄史诗诗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只在于如何搜集资料,更在于如何阐释资料。我谨以书中的八章作为对资料的理论化阐释的“德吉(精华)”,献给各位专家学者。
【作者简介】
  巴·布林贝赫,蒙古族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1928年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曾从军,1958年调入内蒙古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在呼和浩特去世。他一生出版蒙汉文诗集十几种,学术著作数种。被公认为蒙古族现代诗歌的奠基人和蒙古诗学体系的开创者。四卷《巴·布林贝赫文存》是其主要著述的选集。
【目录】
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思想之论演(代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史诗是属于特定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
二 神圣性
三 原始性
四 范式性

第二章 宇宙结构
一 三界
二 时空
三 方位
四 数量

第三章 黑、白方英雄的形象体系(一)
一 人性与神性
二 共性与个性
三 高贵性与幼稚性
四 纯洁的内心和残暴的性格

第四章 黑、白英雄的形象体系(二)
一 “恶之诗学”的开端
二 黑方英雄形象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 蟒古思形象塑造的历史根源及心理原型

第五章 骏马的形象
一 人和马的同生
二 马的超自然属性
三 蒙古民族审美体验的模式化表现——吊驯马匹的程式化描述
四 “审美逆向价值”的形象——毛驴
……

第六章 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
第七章 文化变迁中的史诗发展
第八章 意象、韵律、风格

原著后记
术语对照表
术语分类
史诗研究的诗性表达及其违译的难度
——以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诗学》为例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