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河道整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河河道整治

全新正版未拆封

359.58 6.4折 560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一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4-08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一三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27803
  • 定价 56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25页
【内容简介】

《黄河河道整治》以黄河下游为重点,全面系统地总结黄河河道整治的实践经验,针对黄河情况研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河道整治措施。介绍黄河下游地质、古地理环境,早期黄河、黄淮海平原古水系变化,历史上的决口、改道及河道变迁,洪水灾害,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黄河来水来沙概况等;汇集丰富的河势演变资料,分析不同河段的河势演变过程,研究河势演变规律及畸形河势;概述河道演变的基本特点,记述不同时段、不同河段的河道冲淤演变;总结发展了黄河河道整治措施,分别对整治必要性、整治方案、原则、工程布局、建筑物结构、发展历程及工程结构现场试验等进行研究并用于河道整治实践;论述河工模型试验,并对其在黄河河道整治实践中与河道整治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总结;概述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效果与作用;简述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的河道整治;针对河道整治目前尚属以经验为主的学科情况,专门对河型成因与转化、河弯流路方程,以及“河行性曲”“大水趋直、小水坐弯”和“畸形河弯”的机理进行研究或探索。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古黄河 3 

一、黄河下游地区地质构造概况 3 

二、古地理环境演化 4 

三、早期黄河 7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黄河下游历史上的河道变迁 13 

一、黄河下游堤防决口 13 

二、黄河下游历史上的改道及河道变迁 26 

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 黄河洪水灾害 31 

一、黄河下游洪水灾害 31 

二、上游洪水灾害 37 

参考文献 38 

第四章 黄河自然与社会环境 39 

一、自然环境 39 

二、河道特性 44 

三、社会经济 46 

参考文献 47 

第五章 黄河来水来沙 48 

一、来水来沙基本特性 48 

二、不同时期下游河道水沙特点 64 

参考文献 82 

第二篇 黄河下游河势演变 

第六章 孟津白鹤镇以下河道特性 85 

一、孟津白鹤镇至东明高村河段河道特性 87 

二、东明高村至阳谷陶城铺河段河道特性 90 

三、阳谷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河道特性 92 

四、垦利宁海以下河口河段河道特性 93 

参考文献 94 

第七章 河势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一般特性 95 

一、河势演变的影响因素 95 

二、河势演变的一般特性 99 

第八章 孟津白鹤镇至东明高村河段的河势演变 101 

一、三门峡水库运用前的河势演变 101 

二、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及滞洪排沙运用期的河势演变 125 

三、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期的河势演变 151 

四、小浪底水库运用后的河势演变 199 

第九章 东明高村至阳谷陶城铺河段的河势演变 220 

一、三门峡水库运用前的河势演变 220 

二、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及滞洪排沙运用期的河势演变 232 

三、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期的河势演变 245 

四、小浪底水库修建后的河势演变 258 

第十章 河势演变的基本类型 263 

一、弯道演变 263 

二、主股支股交替 266 

三、串沟夺溜 268 

四、溜势大幅度下挫 269 

五、裁弯 270 

六、游荡演变与主溜变化 274 

参考文献 278 

第十一章 河势演变中的畸形河势 279 

一、横河 279 

二、畸形河弯 288 

参考文献 299 

第十二章 黄河河口流路变迁 300 

一、来水来沙及海洋动力 300 

二、河口三角洲流路演变 304 

三、河口三角洲海岸线演变 312 

四、河口演变对泺口至利津河段的影响 317 

参考文献 320 

第三篇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 

第十三章 河道演变的基本特点 325 

一、河道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325 

二、水沙输移及河道演变基本特点 337 

参考文献 345 

第十四章 1960 年以前天然条件下的河道冲淤演变 346 

一、河道冲淤特点 346 

二、纵横断面调整 349 

三、排洪能力变化 352 

参考文献 353 

第十五章 三门峡水库运用后至龙羊峡水库运用前河道冲淤演变 354 

一、河道冲淤特点 354 

二、纵横断面调整 357 

三、排洪能力变化 362 

参考文献 365 

第十六章 龙羊峡水库运用后至小浪底水库运用前河道冲淤演变 366 

一、河道冲淤特点 366 

二、纵横断面调整 367 

三、排洪能力变化 371 

参考文献 371 

第十七章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冲淤演变 372 

一、河道冲淤特点 372 

二、纵横断面调整 374 

三、排洪能力变化 377 

第四篇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措施 

第十八章 河道整治必要性 381 

一、确保防洪安全必须进行河道整治 381 

二、滩区人民和工农业发展需要整治河道 387 

第十九章 河道整治类型及组成 390 

一、河道整治类型 390 

二、河道整治组成 393 

参考文献 396 

第二十章 河道整治方案和整治原则 397 

一、河道整治方案 397 

二、河道整治原则 405 

参考文献 414 

第二十一章 河道整治工程布局 415 

一、整治流量 415 

二、整治河宽及排洪河槽宽度 418 

三、治导线 424 

四、整治工程位置线 432 

参考文献 437 

第二十二章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历程 438 

一、陶城铺以下弯曲性河段河道整治历程 438 

二、高村至陶城铺过渡性河段河道整治历程 443 

三、高村以上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历程 447 

四、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已建规模 451 

参考文献 452 

第二十三章 河道整治建筑物 453 

一、建筑物类型及布置 453 

二、建筑物结构沿革及建筑材料 464 

三、建筑物结构 476 

四、丁坝冲刷深度 488 

五、坝垛建设模式 499 

六、坝垛加高改建 503 

参考文献 513 

第二十四章 工程结构现场试验 514 

一、丁坝前冲刷坑 514 

二、防止根石坍塌试验 519 

三、水中进占筑坝材料试验 522 

四、透水桩坝试验 529 

五、沉排坝试验 536 

参考文献 551 

第二十五章 滩地整治 552 

一、滩地基本情况 552 

二、滩地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55 

三、滩地整治的主要措施 558 

四、滩区安全建设与补偿政策 568 

参考文献 571 

第五篇 河工模型试验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河工模型相似律 575 

一、河工模型试验概述 575 

二、相似准则及动床模型相似特点 580 

三、高含沙洪水河工模型相似律 584 

四、多沙河流河工模型试验技术 594 

参考文献 603 

第二十七章 河工模型设计 605 

一、整体模型设计与应用实例 605 

二、局部模型设计与应用实例 620 

三、概化模型设计 631 

参考文献 633 

第二十八章 河工模型试验在河道整治实践中的应用 634 

一、河工模型试验在河道整治整体方案研究中的应用 634 

二、河工模型试验在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中的应用 644 

参考文献 669 

第二十九章 河工模型试验在河道整治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670 

一、丁坝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670 

二、河道整治对洪水期输水输沙影响试验研究 677 

三、不同因子对河道整治控导作用的试验研究 684 

参考文献 706 

第六篇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效用 

第三十章 河道整治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709 

一、河道整治对河道平面形态的影响 709 

二、河道整治对河道断面形态的影响 720 

三、河道整治对河道输沙特性的影响 730 

参考文献 736 

第三十一章 利于防洪安全 737 

一、稳定河势 737 

二、增大、维持主槽排洪能力 747 

三、改善防汛形势 749 

参考文献 751 

第三十二章 利于滩区和两岸经济社会发展 752 

一、减少滩区灾害 752 

二、利于引水 753 

三、利于交通 756 

参考文献 757 

第七篇 黄河上中游河道整治 

第三十三章 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冲淤演变 761 

一、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特性 761 

二、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其特点 768 

参考文献 775 

第三十四章 宁夏内蒙古河段河势变化及河道整治必要性 776 

一、宁夏内蒙古河段河势变化 776 

二、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整治必要性 781 

参考文献 783 

第三十五章 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整治措施 784 

一、河道整治方案 784 

二、河道整治参数与治导线 790 

三、河道整治建筑物 795 

四、宁夏内蒙古河段河道整治的初步成效 803 

参考文献 804 

第八篇 研究与探索 

第三十六章 河型成因及其转化探讨 807 

一、河型分类 807 

二、河型成因探讨 814 

三、河型判数和河床的综合稳定性指标 818 

四、河型转化试验 824 

五、游荡性河段河型转化研究 828 

参考文献 838 

第三十七章 “河行性曲”机理探讨 840 

一、研究现状 840 

二、天然河流中的紊动涡和紊动猝发 842 

三、次生环流的形成及对紊动猝发的作用 852 

四、河流自然弯曲的机理 856 

参考文献 866 

第三十八章 “大水趋直、小水坐弯”机理探讨 868 

一、CCHE 三维数学模型验证 868 

二、涡量变化预测计算 874 

三、“大水趋直、小水坐弯”的水力学机理 882 

参考文献 883 

第三十九章 河弯“流路方程”探讨 884 

一、研究现状 884 

二、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弯整治流路基本方程探讨 891 

三、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微弯型整治方案评价 905 

参考文献 909 

第四十章 畸形河弯形成机理探讨 910 

一、天然河流普遍存在畸形河弯 910 

二、畸形河弯形成机理初步探讨 914 

参考文献 92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