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医书合集大系2:陈伯坛医书全集
¥
66
7.4折
¥
89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伯坛 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伯坛 著
-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0849606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129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陈伯坛医书全集》作者陈伯坛,字英畦,广东新会人,民国时期广东著名中医学家,著有《麻痘蠡言》、《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要略》等书,现予重新整理,合集出版。民国时期,麻疹、天花等传染病流行猖獗,《麻痘蠡言》之成书盖缘于此,该书记述麻、痘之病证、治法,又载方药十余首,可做一般参考,惟其善用酿蜂房,为自家用药之特色。《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要略》二书,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的各条、各证均逐一加以阐述,有自己的见解,对各种证候中诸多症状的病因、病机均条分缕析,对方剂的药物组成及功效、主治亦均有解说,间或对前代有些《伤寒》、《金匮》注家的解释提出不同看法。虽然其行文的有些地方似有嚼字癖,令读者时有饶舌斗嘴之嫌,盖个人风格使然,以一家之言目之可矣。
- 【作者简介】
-
陈伯坛(1863-1938年),名文炜,字英雄,广东新会外海乡(今属江门市郊区)人。出身贫家,得族亲资助入学,熟读经史义理,兼学中医。年弱冠,在广州大马站悬壶济世。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科第七名举人。为经济所限,不再求仕进,立志医业,钻研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潜心医学。
光绪二十五年在广州书坊街正式设馆,挂牌行医,实行“富者多取而不伤,贫者减免而受惠”的宗旨,门诊只收诊金二毫钱。因医术精通,每日求诊者逾百。时两广总督谭钟麟患失眠症,屡医不愈,陈以大剂量桂枝汤使谭服后病愈,一时名声大噪。
光绪三十一年间,两广总督岑春煊的母亲和儿子病重,均得陈施医治愈。是年冬,岑创办两广陆军军医学堂(后称广东陆军军医学堂),礼聘陈任中医总教习、中医主任。不久,又兼任广州中医夜校学馆主任,学员45人。他日间应诊,晚间授伤寒课,有时还到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讲课。当时,他与正果和尚、赵鹤琴齐名,是广州三位有名望的中医师之一。
1924年,他携眷赴香港定居,在中环文咸东街租铺设“陈伯坛寓”,挂牌行医。诊金收港币一元,出诊增加十倍。其行医宗旨有所改变,但依然门庭若市,求医者众多。他在业医之余,撰文著述,辛勤不息。他深得张仲景的伤寒论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旧说,着意创新,以精、警、整、醒四字为运行医术的方法(即: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觉那些有误的,对医书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层次,或从表面入里,或由里而发外;醒神清脑,随机应变);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对前人注释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绝不盲从附和,悉心探索,创新医理;对传统中医的规例有所突破。特别是使用大剂量,对病人大胆对症下药,其用药剂量多至一剂有三四斤(1500-2000克),故被称为“陈大剂”,有广东四大名医之一和广东四大怪医之一的称誉。
陈伯坛晚年在香港一边行医,一边著书,还独资创办伯坛中医学校,参与授课。三四十年来,培育中医人材千百计,其中成为医界名流的有在港业医的陈甘棠、陈遂初、陈仿周、陈柳一、陈鉴人、陈子石、陈习之、陈瑞甫等;在广州业医的有程祖培、钟耀奎等;在江门业医的有赵景明、陈仲明等。
- 【目录】
-
读过伤寒论/1
读过伤寒论卷一/77
读过伤寒论卷二/109
读过伤寒论卷三/134
读过伤寒论卷四/173
读过伤寒论卷五/216
读过伤寒论卷六/259
读过伤寒论卷七/326
读过伤寒论卷八/352
读过伤寒论卷九/385
读过伤寒论卷十/420
读过伤寒论卷十一/431
读过伤寒论卷十二/442
读过伤寒论卷十三/461
读过伤寒论卷十四/499
读过伤寒论卷十五/526
读过伤寒论卷十六/560
读过伤寒论卷十七/575
读过伤寒论卷十八/588
读过金匮卷十九/605
汉张仲景卒病论卷一/637
汉张仲景卒病论卷二/758
汉张仲景卒病论卷三/891
汉张仲景卒病论卷四/1034
汉张仲景卒病论卷五/1166
麻痘蠡言/126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