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摇滚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50.7 6.7折 76 全新

库存29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埃德·沃德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883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6元

货号4340930

上书时间2025-01-04

汉唐图书旗舰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摇滚乐在战后美国的兴起,只是那个时代向当时的世界发起的诸多冲击之一,对社会构成威胁的主要不是尖叫的少女[早在1940年代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就收获了这样的乐迷]或充满性意味的唱片(自打有唱片以来一直没停过),而是这一形式在日渐流行起来后,变成了美国流行音乐的默认风格,音乐行业那些上了年纪的智者,这时候说不上话了。就算你找个招人喜欢的少年,培养他,送他上电视,玩命推广他的唱片,到头来可能还是无法打动那些你觉得是目标受众的孩子。

 

 

 

此外,真正的先驱人物——猫王埃尔维斯·普赖斯利(Elvis Presley)、杰里·李·刘易斯(Jerry Lee Lewis)、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胖子”·多 米 诺(Fats Domino)、查克·贝里(Chuck Berry,出道时已经快 30 岁了),等等——要比他们的年轻歌迷们大几岁,但 随着 1950 年代结束、1960 年代到来,年龄差开始缩小。一开始,像里奇·纳尔逊(Ricky Nelson)和布伦达·李(Brenda Lee)这样的少儿新星很注意不去做任何可能触怒父母的事,然而尤其要提的是纳尔逊,不少孩子每周在他父母的节目里看到他,心里会想,“这我也会”。也许吧。伴奏乐手也是孩子,不过已经有进棚录音的经验,尤其是吉他手詹姆斯·伯顿(James Burton),他以乡村乐手的身份出道,最终在好莱坞获得成功,同时还参与录制了其他人的唱片,尤其在戴尔·霍金斯(Dale Hawkins)的《苏茜·Q》(Suzy Q)里那些回肠百转的吉他旋律。但有的孩子还真做到了“我也会”:巴迪·霍利(Buddy Holly)去看了猫王,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得克萨斯州巡演的普赖斯利来到了拉伯克(Lubbock),两人在演出间隙见了面,颇为投缘。霍利和他的蟋蟀乐团(Crickets)最终将与猫王一同登上排行榜,尽管尚需些时日。

 

 

 

节奏布鲁斯排行榜上有许多人声组合的歌手年纪很小——弗朗基·莱蒙和青少年乐队的确就是一群十来岁的青少年,香特尔乐队的阿琳·史密斯(Arlene Smith)唱《也许》(Maybe)的时候只有13岁。不过对许多白人青少年来说,这仍是个未知的世界。

 

 

 

这种状况很快会改变:电视即将到来,迪克·克拉克(Dick Clark)的ABC舞会秀《美国舞台》(American Bandstand)会把这些年轻演艺新人的形象投放到全国,节目是在傍晚将至的 “死亡时段”播出的(正好是放学后),尽管表演者从来没有进行过现场演出,只是照着他们的唱片对口型,但至少现在他们能被人看到了。那些极其时髦的——反正看上去是这样——费城小孩聚集在演播室,穿着最新潮的衣裳,在节目推出的最新舞曲中起舞。不少人开始效仿,将这个大热节目本地化,此外还会开展巡演,尽可能到现场演出。《美国舞台》的缺点是,几个住在费城的人(比如主持人迪克·克拉克,以及他的几个做音乐生意的密友)认为自己是这一青少年文化现象当仁不让的主宰,他们把这些乖乖仔攥在手心,把他们推销给被兵役夺走了猫王、被性丑闻夺走了杰里·李·刘易斯和查克·贝里、被教会夺走了小理查德的受众群。

 

 

 

然而西部人并不买账。别的且不提,至少西雅图从 1950 年代中期开始最火的是那些使用电吉他和鼓的乐团,比如投机者(Ventures)、呼啸乐队(Wailers)、保罗·里维尔和奇 袭者乐队(Paul Revere and the Raiders),尽管大多数影响 力仅限于本地。这种组团模式传到了南方,那里有个叫理查德·蒙苏尔(Richard Monsour,此人和他的父亲一样在洛杉矶南部的航空器行业工作)的吉他高人在用一种战后兴起的 运动作为消遣,那就是冲浪。他还渴望成为一名职业艺人,在父亲的帮助下组了一支乐队,灌了几张唱片,在巴尔博亚海滩(Balboa Beach)举办一周一次的舞会。在改名迪克·戴尔(Dick Dale)后,蒙苏尔和他的乐队戴尔调(Deltones)一炮而红,他们在第一首热门曲《一起漂》(Let’s Go Trippin) 曲名里提到了冲浪(他知道“漂”就是那帮小孩在用的一个俚语,指的是冲浪)。

 

......



 
 
 
 

商品简介

书接上回,1964年2月,披头士乐队抵达纽约时万众瞩目的场面为摇滚乐波澜壮阔的新一阶段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造星时代:艺人签约和唱片发行纷纷开展全球布局,销量进入全新的量级,“金唱片”和“格莱美奖”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

 

 

 

这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音乐的介质发生变化,电声乐器备受喜爱,传统唱片邂逅新兴的磁带和卡带,披头士和滚石的演出以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一经电视转播,深深塑造了几代观众的音乐品味。

 

 

 

这还是一个提出主张的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詹姆斯·布朗等音乐人在反战和平权运动中探索自我,由此诞生的许多作品情感充沛、形式激越,“摇滚”一词也越发和“抗议”及“争议”紧密相联。

 

 

 

如果说上一卷是追源溯流,那么《摇滚:一部历史》的第二卷因为年代更晚近,不难看到,很多21世纪依然流行的事物已经萌芽。在埃德·沃德打造的名人堂里,鲍勃·迪伦、琼·贝兹、埃里克·克莱普顿、埃尔顿·约翰、杰夫·贝克等一长串闪闪发光的名字告诉我们,“经典摇滚”的时代,绝对是长青的时代!



作者简介
埃德·沃德(1948~2021),曾任《滚石》杂志主编,“西南偏南”音乐节联合创始人,担纲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新鲜空气》(Fresh Air)节目摇滚栏目多年,著有《摇滚年代》《迈克尔·布鲁姆菲尔德:美国吉他英雄的起与落》《政权落幕尽头的酒吧》《两则布鲁斯故事:埃德·沃德虚构小说》等多部作品。

目录
本书从1964年讲到1970年代中期, 这是摇滚音乐史最激动人心的年代, 涌现了大量流行、尖端的作品。艾德·沃德笔下多姿多彩的趣闻逸事和站在时代前沿的摇滚巨星、流派开创者、DJ、唱片公司经理、演唱会策划人、制作人的幕后故事让读者手不释卷。从鲍勃·迪伦到比尔·格雷厄姆、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尼斯·乔普林、飞鸟乐队、艾瑞莎·弗兰克林、滚石乐队……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音乐人或乐队, 并且可以了解这些不同的乐手、声音和潮流是如何交织在一起, 形成我们今天人人知晓、人人热爱的音乐的。

内容摘要
书接上回,1964年2月,披头士乐队抵达纽约时万众瞩目的场面为摇滚乐波澜壮阔的新一阶段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造星时代:艺人签约和唱片发行纷纷开展全球布局,销量进入全新的量级,“金唱片”和“格莱美奖”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

这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音乐的介质发生变化,电声乐器备受喜爱,传统唱片邂逅新兴的磁带和卡带,披头士和滚石的演出以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一经电视转播,深深塑造了几代观众的音乐品味。

这还是一个提出主张的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詹姆斯·布朗等音乐人在反战和平权运动中探索自我,由此诞生的许多作品情感充沛、形式激越,“摇滚”一词也越发和“抗议”及“争议”紧密相联。

如果说上一卷是追源溯流,那么《摇滚:一部历史》的第二卷因为年代更晚近,不难看到,很多21世纪依然流行的事物已经萌芽。在埃德·沃德打造的名人堂里,鲍勃·迪伦、琼·贝兹、埃里克·克莱普顿、埃尔顿·约翰、杰夫·贝克等一长串闪闪发光的名字告诉我们,“经典摇滚”的时代,绝对是长青的时代!

主编推荐

★ 毒舌乐评人、摇滚历史学家经典续作

★ “经典摇滚”的时代,长青的时代

★ 请务必依照这本书创建新歌单,尽情来一场摇滚马拉松吧!


【内容简介】

媒体评论
沃德的摇滚史依托着扎实的研究,但文风里充满了对话的灵气。他的书呆子气恰到好处,活泼地从一首曲子跳转到另一首曲子,从一波热潮冲向另一波热潮,只有在讲述一些奇闻轶事时才舍得把节奏稍微放慢下来……他忠实地记录了这个音乐类别的许多隐蔽的角落,让我们看到,在很久很久以前,摇滚曾经是一种“很古怪”的音乐。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这位摇滚音乐记者里的佼佼者为世界贡献了一部“巨作”,而这部巨作所涉及的话题,一刻都没停止过惊世骇俗……沃德的书带来了重重惊喜和新鲜的见解……或许人们应该用“新的耳朵”来聆听“老的调子”。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没有哪个作家能像沃德一样,讲述如此复杂、不羁的摇滚乐历史。他巧妙地将业界神话与少不免残酷的现实区分开来,同时连接起不同风格、不同种族、不同城市和不同场景,编织出一部连贯的“民族史诗”。沃德先生以罕见的智慧、洞察力和幽默感写作,但最重要的是,他对这种仍然强大的音乐充满了热情。
——戴夫·阿尔文(Dave Alvin),格莱美奖得主

沃德秉承了他在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新鲜空气》节目里的那种脑洞大开又娓娓道来的风格,来处理这个令人生畏的话题。自1986年以来,他就一直是电台的常驻摇滚历史学家。就像他的广播节目一样,这本书非常擅长在现实的本质与人们津津乐道的秘辛之间取得平衡……沃德生动的轶事使这本书比98%书名中带有“历史”二字的书籍更有趣。
——《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

沃德深谙叙事的艺术。他将讲故事的手法与富有层次的编年史写法相融合,书写了摇滚乐的诞生,并将20世纪的美国历史和流行文化纳入其中。沃德先生毅然摒弃了一些摇滚乐评论家所喜欢的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证,为一位位艺术家,以及音乐产业中的一个个实验,描摹了精彩的迷你画像。这样的书是不可或缺的。沃德先生热情洋溢又富有包容性的笔触,是知性又娱乐的。
——《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