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23.6 5.8折 ¥ 41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陈建华 ... [等] 编著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6614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1元
货号4343082
上书时间2024-12-26
第一章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陆续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由保守派主掌政府权力,对高等教育改革推行“物有所值”政策,结束了实施多年的高等教育无条件拨款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质量保障在工商界的应用日趋成熟,并逐渐被引入高等教育界,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奠定了理论基础。国际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从20世纪60~70年代受教育机会的研究转向80~90年代对自身意义和绩效指标的研究,并且从单纯的教育评价研究转向包括评价在内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转向注重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21世纪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开始探讨“临界质量”和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深厚质量文化底蕴,因此21世纪被视为高等教育高质量的世纪。
第一节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予以极大的关注。围绕质量保障这一重点,各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涉及与高等教育关系紧密的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同时,各国政府和大学十分重视各种相关机制的建立,用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尝试将对公立大学的投资与评估结果挂钩,促使大学建立内部评估制度并积极参与外部评估。二是各国高等教育普遍采用以自我评价为前提,构建以“评”促“建”、以“外”促“内”、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障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评估结果与办学经费直接或间接挂钩,使高校直面市场引力、政府推力与社会压力,自觉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此外,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质量保障机构,这些机构带有一定官方性质,接受政府的指导,但运行过程相对独立。
基于社会大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以及教育市场竞争的需要,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保障,尤其是先进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推动更是不遗余力。各类外部质量保障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以评估、审核和认证为基本形式,以外促内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且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在宏观上,各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社会组织多元参与、以社会组织为主导三种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在表现方式上形成了以认证为主、以审核为主和以评估为主三种方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在表现方式上不同,但仍存在一些共同特征。
一、质量保障模式与本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相匹配
欧洲大陆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型,中央政府始终保持着对高等学校的控制,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也建立在这一传统上。法国的外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政府及公众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以社会团体为主导,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吻合,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典型的市场化特点,政府只把评估的结果作为一种决策的参考,间接地对高校施加影响,而非官方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估,这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
本书采用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对地方高校发展中质量保障的理论问题予以深入阐述,并介绍和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又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个案,阐明地方高校如何在明确学校定位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有本校特色的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全书主要从校院两级来分析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上篇主要阐述校级层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下篇主要以计算机学院为例阐述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