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56.7 6.4折 ¥ 8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张长令 雷宪章 主编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13623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9787517713623
上书时间2024-12-04
从战略导向来看,绿色低碳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见,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在绿色低碳发展等政策的引领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占比由 1990 年的76.2% 下降到 56.0%,石油的占比由 16.6% 增加至 18.5%,天然气的占比由 2.1% 大幅提高至 8.9%,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占比由 5.1% 增加至 16.6%。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进入油气为主、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并存的阶段,美国的煤炭消费占比仅为 11%,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煤炭消费占比则在 5% 以下。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过高,需要由以石化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转换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煤炭、油气为保障的能源消费结构。
从典型地区经验来看,欧洲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能源革命主要依靠节能、清洁能源和绿氢三大支柱,即能效、电气化以及绿色氢能。第一个支柱,即建立和完善以能效为核心、以节能为重点、以循环经济为抓手的循环能源体系,致力于将电、热、气、水在工业过程中进行综合利用,并充分关联各独立工业过程的输入与输出,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第二个支柱,即清洁能源支撑的电气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电从清洁能源来,二是在用能终端取代化石能源。第三个支柱,即在重工业、重型交通、铁路、航空、航海、化工工业、冶金工业等难以实现电气化的领域采用氢能替代。氢能替代主要聚焦电气化难以替代化石能源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提供大型离网动力的能力,二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属性。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我国应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从国际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也提出了清洁氢战略和氢经济路线图。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已掌握氢能核心技术,日本、韩国已构建自主化的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进氢能产业示范应用,韩国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近 3 万辆,美国推广燃料电池叉车 5 万多辆,日本已有超过 30 万个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置投入应用。
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 3300 万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世界第一,在清洁低碳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经过 20 多年的科技投入,我国基本掌握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初步构建了氢能产业技术体系。2017 年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呈现积极态势,原有氢能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不断取得新进展,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新创企业和外部资本、国外技术及企业等加快涌入,主要城市和地区对氢能产业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不断强化和扩大区域产业布局。2021 年以来,国家层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启动,国家氢能产业规划发布。在规模化示范应用的带动下,主要氢能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产品创新进程加快,批量化生产能力及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成本显著下降,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启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本书立足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践,系统研判我国氢能产业进展及发展特征,分析典型区域和重点企业发展态势,结合国外氢能产业发展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经验,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产业主体把握产业发展动向提供借鉴,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氢能产业进展提供参考。
氢能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拥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能够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跨季节优化配置和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氢能产业发展带来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及重要装备等瓶颈突破将支撑我国制造业升级壮大,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和创新发展。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等终端的应用,将加快我国能源消费转型,促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应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是“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一。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本书立足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践,系统研判我国氢能产业进展及发展特征,分析典型区域和重点企业发展态势,结合国外氢能产业发展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经验,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产业主体把握产业发展动向提供借鉴,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氢能产业进展提供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