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陶型传,笔名南山。1941年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退休。长期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参与多种《大学语文》编写。读书自娱,喜欢中国古代文论和传统诗词意象;为文随兴,发表论文数十篇。年逾古稀,始有著书之意。已出版《〈艺概〉审美思想发微》,又草成《意象诗论》和《诗词意境论例》,即将出版。现正拟写《管蠡天海——中国古代文论掇英》。
目录
第一章 意象蕴场
一、指称意蕴
二、再现意蕴
(一)全息时空
(二)隐喻时空
(三)连类时空
三、表现意蕴
(一)情感流贯
(二)意理凝聚
四、哲思意蕴
五、意象蕴场与诗性特质
(一)一个意象蕴场就是一个“人文小宇宙”
(二)意象蕴场与诗词建构的三种模式
(三)从意象蕴场略窥意象的诗性特质
第二章 意象思维
一、原发层级
(一)心物感应
(二)事物感觉情调
二、继发层级
(一)异质相似连类
(二)相似媒质
三、异质相似连类与审美再创造
(一)相似转借
(二)相反相成
四、意象整合
(一)把人文小宇宙整合到审美个象中去
(二)意象整合中的审美穿越与审美强化
(三)审美思维的天人合一境界
第三章 意象形态
一、具体与抽象
(一)个别经验与类经验的融合
(二)三个与文艺性能相关的物象形态理念
二、原态与变形
(一)情与景的天然契合与人工契合
(二)基本感觉情调、再造感觉情调与事物的表现性
(三)情与景的基本交融形态
(四)艺术真实与审美真诚
三、本体与借体
(一)借体意象的构成要素
(二)借体意象的建构心理
四、本色与借色
(一)法极无迹
(二)“锻炼而复归于自然”
(三)“从来足于道者,文必自然流出”
(四)“由人复天”
五、兼美与偏胜
(一)两条思路,一个精神
(二)偏胜与艺术风格
(三)高度和谐与中道理性
六、有我与无我
(一)抒情主体与审美静观
(二)审美“无我”与人生“无我”
(三)审美“无为之境”与审美化人生哲学
第四章 意象语言
一、语法链条断裂与意象表现
(一)语法链条断裂,阻断语义快车道
(二)物象“孤芳自赏”,开启心物感应通衢
二、语法链条脱落与意象并置组合
(一)意象的多元层级
(二)并置:意象组合的诗性形态
(三)意象直接并置的关系意蕴
(四)广义的意象并置及其关系意蕴
三、审美对等理念与诗词审美解读
(一)意象表现与意象并置中的对等理念
(二)对等包含相似和相反两个方面
(三)意象并置性诗句与推理判断性诗句
(四)意象对等并置与诗词审美解读
第五章 意境建构
一、要素建模
(一)横断面:三要素循环
(二)纵剖面:三要素延伸
(三)意境整体建构模式
二、心态制导
(一)融贯意境整体的情感基调
(二)凝聚意境整体的意理基质
三、精神境界
(一)从“诗意栖居”说起
(二)中国诗词中的三大精神境界
(三)《离骚》中的人格完善精神
(四)苏轼的万物对等理念
四、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
第六章 意象流变
一、表象显现自觉与意象表现领域拓展
(一)表象显现意识与“巧构形似之言”
(二)“题材流派”风起与“以万物为我”
二、异质连类自觉与事物表现性开发
(一)事物的表现性与异质连类思维
(二)异质相似连类与事物表现性开发
三、诗性特质自觉与诗性特有意味探索
(一)从“言志”到“缘情”
(二)“以形传神”
(三)从“传神”论到“神韵”说
四、诗句基质骨架创辟与意象语言走向成熟
(一)诗句的动态基质骨架
(二)五七言音节的灵动表现性
五、意象流变的两个基本理念
(一)创辟与仿构
(二)积淀与穿越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该书是一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全书以中西文学批评理论为基础,并吸收当代“穿越理论”等新理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诗学原理、风格流变,并提炼、分析了大量诗歌文本中的典型意象。全书分为“意象蕴场”“意象思维”“意象形态”“意象语言”“意境建构”“意象流变”六章。书稿整体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注重理论阐释和实例分析的结合,注重打通中西文艺理论,剖析意象的本质,是其优选的特色。 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文艺理论特别是诗学理论的发展、对弘扬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全书约50万字。
主编推荐
系统剖析“意象”的近期新文艺理论力作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