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45.9 4.8折 ¥ 95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周贇, 王豪斌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8026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4320921
上书时间2024-11-25
绪论
翻开南昌路这本书
一、以南昌路为中心的区域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南昌路是上海市跨黄浦区和徐汇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1690米,宽14米到15米。今天的南昌路自东向西由过去的两条马路——陶尔斐斯路和环龙路组成。陶尔斐斯路为今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的一小段路,环龙路为今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东西两段在1942年的汪伪国民政府时期合并,并命名为“南昌路”。1990年,南
昌路224弄保留了“环龙新村”,南昌路244弄则保留了“环龙里”,两处地名深深烙下了百年前的印记。
南昌路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地方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重要地名,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国共两党的核心人物,都与这条一千多米长的马路发生过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在1925年《政治周刊》的发刊词中表露了他的初心,“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南昌路,可以说,就是中国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用行动表露初心的地方。
当前,研究中共党史,包括新中国史,有其明确的目标,即必须是为“统一全党的思想”“确立、巩固和提高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资政育人”的目标服务的,以及为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现实服务的。研究南昌路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对南昌路一带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南昌路总体历史文化叙事,南昌路地处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带,古今中西的文化都在此处荟萃,因此,南昌路区域可挖掘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其二为南昌路红色文化研究,陈独秀在此创办了《新青年》,也在此数次被捕;毛泽东在此转变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此参加了国共合作的许多工作;他的三个孩子在这里还受到过保护,孙中山在63号寓所内居住,对面180号就是中华革命党本部,后来180号又作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落实第一次国共合作具体事务。因此,南昌路区域可挖掘的红色资源也极为丰富。然而,科普性的红色文化旧址简介有之,而系统性的学术梳理却付之阙如,这也是本书撰写的初衷。
南昌路红色资源丰富,意义极为重大,但学术研究不宜“面面俱到”,若什么都顾及,必定什么都讲不清楚。因此笔者认为,以“南昌路”(原环龙路和陶尔斐斯路)为中心的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与挖掘,必须建构在以“老渔阳里2号”(南昌路100弄2号,即《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暨陈独秀寓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南昌路180号,原环龙路44号、46号),以及“大同幼稚园”(南昌路48号,原陶尔斐斯路56号)三处革命旧址为核心,在与邻近革命旧址(孙中山宝昌路行馆与香山路故居)联动研究的基础上,方能有效揭示南昌路的红色底蕴。
以往对南昌路的研究,一方面主要是单纯的历史叙事,以回顾的性质为主要特征。如《顺着南昌路一路向东》(《党史博览》2017年)一文,详细介绍了南昌路的历史形成和发生在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即《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南昌路180号(环龙路44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等几处重要革命旧址里的历史往事,以及南昌路上的这些革命旧址与中共“一大”之间的潜在联系。《南昌路:一条马路的风云际会》(《解放日报》2018年3月9日)一文则简单回顾了南昌路上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老渔阳里2号、大同幼稚园、孙中山临时寓所的历史,以及陈其美、杨杏佛、徐志摩、傅雷、丁玲等一些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在此居住的往事。
另一方面,对南昌路的学术性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老渔阳里2号,如《对党在上海发源地渔阳里研究的述评与思考》《渔阳里2号在中共创建中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地——上海渔阳里》《从北京箭杆胡同到上海渔阳里——陈独秀由新文化运动主将转变为中共创始人的时空轨迹》《曙光从这里升起——记上海老渔阳里二号寓所》等文章。
其中,《对党在上海发源地渔阳里研究的述评与思考》(2017年)一文对“老渔阳里2号”的考察较为全面,该文考察的“渔阳里”,既包括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也包括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杨尧深的(曙光从这里升起——记上海老渔阳里二号寓所》(1994年)认为,老渔阳里2号不仅是陈独秀革命活动的主要地点,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党中央的办公地,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是一本关于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学术图书。书稿以上海南昌路上的文化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史料进行挖掘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南昌路上的文化资源特色,并就此种文化特色的产生缘由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推广南昌路文化遗产资源,书稿通过研究多伦路的推广经验,实地考察南昌路的现实情况,结合各旧址间的内在联系,专门设计了两条现场教学路线,并专门绘制了两种手绘地图,服务南昌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从而实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结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