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50.7 5.2折 ¥ 98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余闯, 施星君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011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4312242
上书时间2024-11-25
余闯,1977年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 人才”、瓯江特聘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主持国jia级科研项目4 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施星君,1983年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瓯江青年社科学者。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相关研究实践,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第一章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基础
第一节职业本科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职业本科的起源
对职业本科系统性研究的前提是对其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启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自上而下探索发展的新篇章。而实质上,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有学者和高校开始了职业本科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一)职业本科产生萌芽
我国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当年有学者提出了“322模式”,即增补本科高职教育,形成“中专(三年)、大专(二年)、本科(二年)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中高贯通的教育体系”①。当时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中等(中专)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尽管有了一定发展,但尚未经历大规模扩招阶段。学者通过对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研判,提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上移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与此同时,作者认为MB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属于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1999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本科院校积极承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任务。依托一些大学的二级学院和1999年以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或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进行本科试点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基本思路①。朱利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能人才缺口现状以及高等教育结构性优化实际,提出了普通工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路径和方法。②其中针对行业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等观点颇具新颖性。随后我国职业教育关注重心更多转向了高职专科扩招和办学,职业本科相关研究短期内淡出视野。
(二)职业本科实践起源
实践层面,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了初步尝试。是年4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培养“第二学位”为主的高层次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于同年10月举办了两个本科高职专业和两个本科高职专业。③这些由国内理工类“985”“211”高校举办的本科层次教育呈现出“面向就业和职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注重实践教学”等显著特征,但是称之为职业教育主要源于主流学者的认知,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尚无官方定义或统一认识。其中清华大学官方发布信息为“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经1999-2000学年度第3次校务会议1999年9月30日讨论,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简称技术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从中可提取三点信息:第一,清华大学官方并没有明确公告这属于职业教育;第二,技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的根本性差异没有得到清晰界定;第三,英文使用科学技术中的“Technology”而……
本书在系统梳理职业本科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充分调研全国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全方位解析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背景、历程、内涵、定位、路径、政策、评价、条件、环境和机制,突出了职业本科的类型教育属性和本科层次特征,形塑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架构与路向指南。作者在撰述中,还介绍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建模,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评述了中外职业教育的优劣短长,力图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的本科教育发展之路,就该领域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