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风流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风流韵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55.7 6.3折 88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政协杭州市上城区委员会编著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ISBN9787556517466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956935

上书时间2024-10-14

汉唐图书旗舰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无论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 还是文化的普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学术思想的深邃、宗教的兴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 都达到了以往诸朝前所未有的高度。《宋风流韵》一书围绕“宋韵是什么”这个命题展开, 从文治、盛学、尺度、风雅、巧思、新潮、和谐、富庶、风味、包容等十种“话题”入手, 结合杭州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历史遗存, 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故事, 来解析宋韵内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方面的投射和表现。让读者对“宋韵”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内容摘要

宋太祖的“誓碑”

四十四岁这年,苏东坡因为一场“诗案”银铛入狱。

这一年,是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例行公事,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上表》。谁料祸从口出,在谢表中,苏轼说自己“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后期,王安石已辞去宰相之职,神宗亲自主导变法。“新进”即指支持变法的新党。苏轼是变法的反对者,为旧党。这算是苏轼公开表态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且对新法“生事”不满。

苏轼这不合时宜的“负能量”,正好被新党逮个正着。新党中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以此为靶,接连上奏弹劾苏轼,认为苏轼攻击朝政,反对新法,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死有余辜。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出现一片“倒苏”之声。神宗及新党都大为恼火,最终上任湖州才几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中植有柏树,常有乌鸦数千栖息在上面,故称乌府,又称乌台)。

一些新党官员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但救援活动也同时在朝野展开。旧党一派,甚至新党中的有识之士都纷纷劝谏宋神宗不要杀苏轼。当时已退休的变法领袖人物王安石,也忍不住上书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这场诗案终于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免于一死,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背后的太祖誓碑

苏轼下狱一百多天,因王安石一句“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得以死里逃生。这故事的背后掩藏着一个神秘的誓约——“不杀士大夫”。

誓约出自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爆发,后周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是为宋太祖。

登基不久,宋太祖便“勒石三戒”,在石碑上刻下三条誓约(因此常被称为“太祖誓碑”)。誓碑共有三戒:

“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避暑漫抄》)太祖誓碑名为三戒,实际上是厚待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两条内容。而当中核心的一条,便是不杀士大夫。所谓士大夫,根据《资治通鉴》中注,在当时来说就是“内外在官之人”,也就是指整个文人官僚体系。




精彩内容

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还是文化的普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学术思想的深邃、宗教的兴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达到了以往诸朝前所未有的高度。《宋风流韵》一书围绕“宋韵是什么”这个命题展开,从文治、盛学、尺度、风雅、巧思、新潮、和谐、富庶、风味、包容等十种“话题”入手,结合杭州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历史遗存,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故事,来解析宋韵内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方面的投射和表现。让读者对“宋韵”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