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序言由高文和吴达执笔。正文包括三篇,篇为指数研究篇,主要
开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研究,分析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状况,
并与长三角开展比较研究,总结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
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该篇由高文和吴达执笔。第二篇为政策
评价篇,针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评估。该篇由孟媛执笔。第
三篇为产业发展篇,采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等
对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开展研究。该篇由王江平执笔。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京
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14—2018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相关
指标数据和指标解释等。本书由高文和吴达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市科技局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的大力支持,特别得到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王华峰院长、喻凯副
院长亲自指导,同时得到了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何平、王文霞、倪苹等
专家和河北经贸大学梁婉君老师的鼎力帮助。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得到
了天津财经大学孙睿和张港燕两位研究生的大力协助。在协同创新记分牌研究
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玄兆
辉所长、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李享和谷潇磊两位专家、北京科
学学研究中心王健主任、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王红院长和聂永川副院长
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应该说,《京津冀协同创新记分牌》是京津
冀三地科技统计研究人员的智慧结晶。
目录
篇 指数研究篇
章 研究背景
一、重大国家战略出台
二、区域协同创新加速
三、京津冀宏观管理需要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理论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
三、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研究
四、区域协同创新评价方法研究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研究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
第四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成效
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协同指数表现最佳
二、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发展指数实现新高
三、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发展指数逐年提高
第五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长三角的比较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低于长三角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支撑力度不足
第六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二、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篇 政策评价篇
第七章 政策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一、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二、双重差分法(DID)
三、合成控制法(SCM)
第八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一、变量说明
二、实证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和对北京市的进一步分析
四、小结
第三篇 产业发展篇
第九章 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文献综述
一、产业结构趋同
二、产业梯度转移
三、产业结构升级
四、文献述评
第十章 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发展现状
三、产业结构变化速率和方向
四、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五、小结
附录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二、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标数据
三、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标数据展示
四、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标解释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图文并茂地展示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与长三角进行区域比较,可以更加直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这两大重点区域的协同创新状况。期望本书能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提供一个窗口。本书正文包括三篇,篇为指数研究篇,主要开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研究,分析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与长三角开展比较研究,总结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二篇为政策评价篇,针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评估。第三篇为产业发展篇,采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等对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开展研究。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14-2018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相关指标数据和指标解释等。
主编推荐
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图文并茂地展示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与长三角进行区域比较,可以更加直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这两大重点区域的协同创新情况。期望本书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提供窗口。
媒体评论
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图文并茂地展示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与长三角进行区域比较,可以更加直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这两大重点区域的协同创新情况。期望本书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提供窗口。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