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集体农地制度史
  • 中国当代集体农地制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集体农地制度史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106.3 6.3折 168 全新

库存22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宪法著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1502612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4303692

上书时间2024-07-16

汉唐图书旗舰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推荐序

 

如果说有哪些经济制度最具中国特色,那一定包括中国的集体土地制度。

 

站在历史的高度,相比于世界各国,这个土地制度不仅独特,而且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 “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首先,集体土地制度的建立,在制度上杜绝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导致社会动荡以至改朝换代的土地兼并现象。

 

其次,土地集体所有,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户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可以把它转租给他人耕种,但不得把土地拿去抵押或买卖,不能失去它。这就是说,这个制度规定一旦成为农民,就不得成为 “失地农民”(国家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则要给与补偿);不得卖地换钱,家里有困难,集体经济的存在,可以多少提供一些帮助。承包的农地可能不会给农民带来高额收入 (城市周边的农地比较值钱但那只是少数),但它是农民的 “社会保障”。农民外出打工下岗了,仍可以回归家乡的农地,仍然有一份收入的来源。

 

 

 

但是集体土地制度会由于不适当的耕作与管理体制,导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无效率。这就是 1978年以前的 “大锅饭”体制的弊病,所以它需要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按市场供求来安排耕作和配置土地的自由,也使他们有了配置自己的另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力的自由:当他们在土地上的边际生产率趋于零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被称为农民工,带着农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权的制度背景,加入并加速了中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随着城乡公共服务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新的条件不断出现,推动农村利益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需要对最初的联产承包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包括流转与确权。刘宪法的这本著作,就是对 1978年以后一系列改革与变迁历史的翔实的记述。

 

如刘宪法自己所说,他是从 “咨询走向了研究”。然而做咨询的人很多,最后能做研究写出这样一部学术著作的人很少见。学术著作与一般那种随笔式的论述,或针对产业问题、企业问题或政府政策问题的分析文章不同,它要求对前人观点详尽的引述、对史料的充分占有,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据,这种工作,复杂而烦琐,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得到的。而刘宪法做到了。这说明,他虽然是做咨询出身,但本身有着优秀研究人的特质,那就是求知欲、好奇心,对科学方法的敬畏,和刨根问底又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于是我们就有了这部有关中国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的 “百科全书式”的扎实而严谨的学术著作。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研究人,和更多这样的学术著作。

 

 

 

樊 纲

 

2022年 11月 22日



 
 
 
 

商品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农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各项改革的基础。本书采用结构—行为—规则—绩效的叙述框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土地调整和土地流转为叙述主线,以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以中国农户对土地依赖关系的动态变化为观察视角,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梳理,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并从地方的制度实践以及农户主体的行为反应出发,力图全方位、真实地还原自1978年到2014年中国集体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不失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扎实而严谨的学术著作。著名经济学家樊刚、刘守英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刘宪法,高级工程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资深研究员,曾任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企业资产重组、城市新区规划、土地开发策略、农村土地改革等方面的咨询研究。曾参与“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以及国家排污申报登记等项目,曾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世界》《数量经济学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曾获马洪基金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目录
本书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梳理, 深入挖掘历史细节, 从地方的制度实践以及农户主体的行为反应出发, 力图全方位、真实地还原中国集体农地制度形成与运作的历史场景, 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学术著作。

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农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各项改革的基础。本书采用结构—行为—规则—绩效的叙述框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土地调整和土地流转为叙述主线,以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以中国农户对土地依赖关系的动态变化为观察视角,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梳理,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并从地方的制度实践以及农户主体的行为反应出发,力图全方位、真实地还原自1978年到2014年中国集体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不失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扎实而严谨的学术著作。有名经济学家樊刚、刘守英作序推荐。

主编推荐

以充分翔实的史料“占有”,详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多样化的变迁过程、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演进。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采用结构-行为规则-绩效的叙述框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土地调整和土地流转为叙述主线,以中国健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以中国农户对土地依赖关系的动态变化为观察视角,详细叙述了自1978年到2014年中国集体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全书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梳理,深入挖掘历史细节,从地方的制度实践以及农户主体的行为反应出发,力图全方位、真实地还原中国集体农地制度形成与运作的历史场景,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学术著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