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的欧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世纪的欧洲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66.1 6.7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马克·马佐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876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9787508688763

上书时间2024-06-13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观点爆炸:20世纪的欧洲是野蛮的发源地。
与大众的观念完全不同,马佐尔不认同那些简单地将民主与自由的胜利视为20世纪欧洲历史主线的人。他成功演绎了惊世骇俗的理念:20世纪的欧洲是野蛮的发源地。深刻洞悉,严谨论证。
2.紧锣密鼓的剧情发展,展示了一个自我矛盾的欧洲怪兽。
20世纪的欧洲始终被裹挟在两股势均力敌的力量之间。一边是接纳异族,一边是种族歧视;一边是帝国主义的野心,一边是民族自决的呼声。与此同时,欧洲也始终被夹在左翼与右翼、自由与暴政之间。
3.社会也需要阵痛和成长,直面更新和再生,也是欧洲的另一面西方社会长久以来奉行的民主、自由、公民权利等“西方价值”,缘起于欧洲。《黑暗大陆》带领我们寻访这一价值观的源头,同时也在不断思索与发问:此种价值观经过几代的争战,如今如何体现?又剩下些什么? 在马佐尔的笔下,欧洲并非民主与自由的家乡,而是社会及政治工程的实验室。欧洲透过战争、革命及意识形态的争战不断新生及再造,过程往往令人触目惊心

作者简介
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英国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专栏作家。著有《谁将主宰世界》《巴尔干:被误解的“欧洲库”》等,荣获沃夫森历史奖、达夫?库珀奖、伦西曼奖等大奖。

目录
前 言 i

第一章 荒芜的天堂:民主的兴衰
第二章 帝国,国家,少数民族
第三章 健康的躯体,生病的躯体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危机
第五章 希特勒的新秩序,1938—1945
第六章 黄金时代的蓝图
第七章 残酷的和平,1943—1949
第八章 建立人民民主
第九章 民主的转变:西欧,1950—1975
第十章 社会契约的危机
第十一章 鲨鱼和海豚: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结 语 制造欧洲

地图与图表
注 释
延伸阅读

内容摘要
社会和政治工程的混搭实验室。全面论述20世纪欧洲的艰难历程。
马克·马佐尔戳穿自由民主的神话,深入探索欧洲有史以来纠结、扭曲、暴力、撕裂和重组并存的100年。一边是接纳异族,一边是种族歧视;一边是帝国主义的野心,一边是民族自决的呼声;一边是自由民主,一边是独裁暴政,欧洲始终被裹挟在两股势均力敌的力量之间,不断地被撕扯、打碎、拼接、粘贴。
本书带领我们探寻“自由、民主、公民权利”等西方社会长久以来奉行的价值观的源头,同时也在不断发问:这些价值体系经过百年的争战、割裂、冲突、对立和统一,如今如何体现?又剩下些什么?
在马佐尔的笔下,欧洲并非民主与自由的发源地,而是各种思想派别、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实验室与赛马场。战争、革命及意识形态的利益争夺战,使欧洲不断新生及再造,过程往往令人触目惊心。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科斯塔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美]戴维·伍顿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大卫?阿米蒂奇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凯利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建构一个理想世界》[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平装+精装)[英]理查德·道金斯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S.N.艾森斯塔特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斯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美]欧阳泰30《起源:万物大历史》[美]大卫?克里斯蒂安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美]托马斯?斯坎伦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美]塞西莉亚?海斯33《简明大历史》[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美]威廉?麦克尼尔主编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美]托马斯?M.尼科尔斯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精彩内容
作为家长的国家1914年之前,欧洲的过剩人口通过大西洋向外转移,或者迁往遥远的殖民地。但是1918年之后,美国关闭了移民的大门,以往向大洋彼岸的大规模移民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帝国的统治者鼓励人们去坦噶尼喀、利比亚和东印度群岛开垦,但是响应者寥寥;这种号召在20世纪20年代更加缺乏吸引力。寻找工作的农民和被迫害的难民都迁往城市,在战争期间,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增加了一倍。尽管和1950年之后的大城市数量相比,这个数字并不显著,但是考虑到20年代到30年代大萧条的背景,这种变化则非常不易。
迅速增长的“大城市”令德国住房改革委员会的成员们感到惊恐,他们认为这种趋势正在威胁他们“生存的根本,从生物角度来讲,出生率正在持续降低;从政治角度来讲,健康的民主需要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从军事角度来讲,大城市在战时非常容易遭受攻击;从道德层面讲,大城市为重塑道德体系设置了种种障碍”。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Lorenz)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被现代生活“驯化”的人类,导致了种族质量的恶化,因此现代生活的本质是反对进化。过去的乡村生活不仅鼓励生育,而且形成了一种社区意识;而现代城市充满了诱惑与安逸,这影响了家庭的稳定,并且导致了个人的自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由此形成了早期的“自私”和“精神疾病”,并由于临时伴侣和出生控制的普遍性,导致了两性方面的享乐主义。战后出现的电影院,在教会领袖、保守主义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看来具有有害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提供公共住房,并且给予居民安家费和私人花园,同时不再专注于城市中心的建设,而将建设的中心转向城郊的农场和卫星城。波兰、北欧国家和德国为城市中的农民提供住房。在英国,私人建筑商应顾客的要求,建筑都铎时期和其他“前城镇化”时代的建筑。但是欧洲的政治前景依旧非常暗淡,这种公共的倾向加剧了乡村的理想化。在欧洲大陆,更加有序的民族主义和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国际主义和机械化的地位,主导了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潮流;在集体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本能的个人主义取代了过去的理性主义;身体取代了大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希特勒为雅利安人勾画的田园生活,取代了魏玛政府的新理性主义,就像在法国,杜诺耶·德·塞贡扎克(DunoyerdeSegonzac)和奥占芳(Ozenfant)引领的法国乡村艺术,公然地挑战巴黎大都会艺术的地位。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开始崇拜机器、未来主义和消逝的过去,到了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崇尚古典主义、历史和土地。
然而,欧洲国家再一次发现,他们为增加人口数量所做出的努力收效甚微。墨索里尼禁止乡村的无业游民在城镇居住,将失业人口遣返回原籍。其他国家试图通过向农民提供贷款、在乡村修筑新的住房等措施,来增强乡村生活的吸引力。在爱尔兰,政府向遥远的盖尔语村落提供补贴。在城镇化比任何国家都开始得早的英国,城市贫民迁往乡村变得愈发容易。因此像霍德勋爵这样杰出的优生主义者认为,强身健体、童子军(BoyScouts)和国家公园运动(NationalParkMovement)应该更加关注精神健康。
实际上没有什么方式能够阻止居民向城市迁移。无论是在就业方面,还是在文化自由方面,城市都非常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自身的说辞也并非全力支持:在一个以工作作为支柱的国家,乡村生活永远无法替代城市生活。1925年,一位意大利记者写道:“我们需要改变对城镇化和大城市的迷信。田园生活能够创造旺盛的生命力,并且能够使人长寿,具有诗情画意;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种生活方式都不适合工业的发展。尽管在民族国家争取国际地位的过程中,城市对国家的健康程度和实力似乎有害,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残酷的和平如果我们不考察欧洲历史上的多次动乱,不弄清楚这些动乱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后果,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欧洲的历史。纳粹占领带来的战后混乱,割裂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摧毁了家园,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从根本上摧毁了社会基础。数以千计的建筑残骸、被炸毁的道路、崩溃的经济成为那个年代最好的注脚;伴随着这些物质层面的毁灭,无形的伤害则更加持久,甚至在重建工作完成后也未完全消除。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同时也给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改变。
这些价值观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对财产权的尊重被不断侵蚀。简而言之,在中欧和东欧的大部分地区,很多人在别人的家里度过余生,并且享受着他们的财富。很多德国人的财富—就像之前剥削受害者那样,忽然被分给其他人。在旁观者看来,驱逐引发了“对于战利品的欲望”,这一点和之前驱逐犹太人的情形并不相同。一位匈牙利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回忆道:“德意志农民刚刚被警察带离他们的家园和农田,强盗和掠夺者们就蜂拥而至。之前的无产者日日夜夜都在偷窃。一群暴民乘坐卡车来到镇上,看看他们能够拿走什么。警察之中也有强盗。”这和几年之前德国在东欧的警察和党卫队中也存在强盗的情形类似。
各地的身份和面貌都发生了变化。那些由德国人命名的城镇,重新恢复了它们原来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时的名称。在东欧,犹太教堂、清真寺、路德会和东正天主教堂要么被铲平,要么改变了功能,成为粮仓、畜舍、仓库,甚至后来的电影院。那些遭受大规模洗劫的不安全的房子则一直空置,直到迎来它们的新主人。这些空置的建筑从一开始就遭到抢劫,这使得这些房屋在其后的很多年依然空置。例如,在格洛高(Glogau),它的命运同西里西亚一样:战前这里有33500人,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只剩下5000人。“这里的废墟非常古怪,不但有一个深坑,还有一座长着稀疏的草的小丘。”弗罗茨瓦夫直到1966年才拥有47.7万人,只有它的前身布雷斯劳(Breslau)1939年人口数的3/4。
在波兰,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住进被驱逐的德意志人和东仪天主教信徒的房子,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广告吸引新的居住者。例如,在1953年一份名为“搬往新农场”(MovingtoNewFarms)的宣传册中,一位已经入住的居民讲述道:“在萨诺克地区的热舒夫市(Rzeszów),你会发现大量的土地、房屋和畜棚,如果你认为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你可以亲自来体验,欢迎乘坐免费的火车前来。”萨诺克坐落于之前的希腊东正教区域,这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因为1945年的人口转移和1947年的清洗运动而不断下降。
在这个暴力交换财产的过程中,政府的指导作用彰显了人们对政权的支持。纳粹的统治使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武力才能起作用。在新政权的注视下,他们不仅目睹,也实际参与了暴力驱逐、掠夺同乡和城镇居民的行动。游击队员、警察和法官也分享着这种机遇带来的红利。这种经历助长了对政治玩世不恭的态度,导致了冷漠和从众,这对当权者而言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对于新政权和那些从苏联回来的人而言,任何驱逐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政治声望,更确切地讲,是为了加强政治依附的程度。通过将犹太人的财产分给他们非犹太裔的邻居,纳粹编织了一张犯罪网络,这有助于减少抵抗;1945年之后,共产党政权驱逐德意志人也是基于同样的策略。因此宣称基于社会正义和国家安全角度的考虑,通常是实际考虑的一个幌子。新居民要感激新政权,因为它赋予他们新生活;他们对于新财产法律声明的有效性心存顾虑;他们对财产的原所有者企图夺回财产的想法焦虑不已,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依附阶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