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我少一点, 我请求你
  • 爱我少一点, 我请求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我少一点, 我请求你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19.7 3.3折 59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风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9042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451187

上书时间2024-06-05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知名散文家张晓风shou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文集;★张晓风亲笔作序,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亲自审定篇目、书名;★知名画家特别绘制精美水墨插画,四色印刷;★“新华经典散文文库”系列之一;精装典藏,高品质阅读。

作者简介
张晓风,中国当代散文家、戏剧家、评论家。毕业于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教授国学及文学创作五十余年。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还没有爱过》《玉想》,戏剧《武陵人》《和氏璧》,作品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三连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本书收录了张晓风执笔文坛半世纪以来的经典篇目; 张晓风倾情作序, 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张晓风的作品往往洋溢着一种空灵而温暖人心的情感, 主题内容包括自然的美丽和对万物的敬仰, 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牵挂, 生活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珍惜, 有温暖, 有感恩, 有领悟, 有释然。张晓风的文字慰藉和治愈了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余光中称其为“华语世界一支亦秀亦豪的健笔”, 蒋勋更盛赞她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

内容摘要
《爱我少一点,我请求你》是张晓风首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散文集,市场上备受欢迎的“新华经典散文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张晓风执笔文坛半世纪以来的经典篇目;张晓风倾情作序,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张晓风的作品往往洋溢着一种空灵而温暖人心的情感,主题内容包括自然的美丽和对万物的敬仰,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牵挂,生活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珍惜,有温暖,有感恩,有领悟,有释然。张晓风的文字慰藉和治愈了一代中国人的心灵,余光中称其为“华语世界一支亦秀亦豪的健笔”,蒋勋更盛赞她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

主编推荐
★有名散文家张晓风首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文集;★张晓风亲笔作序,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亲自审定篇目、书名;★有名画家特别绘制精美水墨插画,四色印刷;★“新华经典散文文库”系列之一;精装典藏,高品质阅读。

精彩内容
\\\\\\\\\\\\\\\"徘徊惜芳时,花落燕归来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西抚州,古时被称为临川。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这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名。但是对于一名昆曲戏迷来说,却并不陌生。就在两年前,昆剧《临川四梦》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巡演,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以此纪念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剧作家有着“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美誉,“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生为绰约,死也风流”。而临川,正是这位剧作家的故乡。他在临川建了一座玉茗堂,在玉茗堂中穷思极想、朝暮不倦,写出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作品,合称“临川四梦”,后人有《蝶恋花》一词咏叹:气节如山摇不动。玉茗堂中,说透痴人梦。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唤作词人心骨痛。史册弹文,后世谁能诵?醒眼观场当自讼,古来才大难为用。
词中的娄江即今昆山。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对《牡丹亭》极为痴爱,竟然为之心痛肠断而死。
似乎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不必再问这个剧作家乃何许人也?他便是那位“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的汤显祖汤老先生。
然而,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风水宝地”,临川所出的文化名人,又何止是汤显祖一人而已。本篇中将要谈到的人物,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公子。“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这句对汤显祖的评价用在他的身上也不无相宜。然而,就仕途而言,比起汤显祖的“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他却要平顺了许多。虽则在他的人生中,也曾有过“调削贬除”的失意,但汤显祖一生所任,皆是无关痛痒的闲职微官,他却青云直上,一度高居相位。他比汤显祖要早生五百年,他的际遇,他的时代,远比汤显祖更为锦绣绚丽。他的名字是晏殊,是宋仁宗时的一位承平宰相。
晏殊少有才名,七岁已能作得一手像模像样的文章,被人视为神童。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江南发生旱灾。朝廷派遣一个名叫张知白的官员前去安抚。张知白发现了晏殊的不凡之处,回朝后即做举荐。这一举荐还真是立竿见影。就在那一年,虚岁十四的晏殊与一千多名进士参加了真宗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这位一脸稚气的小小少年与成人组的选手同台较量却并不怯场,神态自若、一挥而就,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廷试后,晏殊被赐“同进士出身”,这也就意味着,实际年龄才十三岁的晏殊居然进士到手了。
晏神童真是名不虚传。想想看,跟他同一时代的柳永虽以“白衣卿相”自命,却是科场蹉跎屡战屡败,沮丧到不得不跟自己的名字决裂,直到将原名柳三变改作柳永,这才“逢凶化吉”地将“进士”头衔揽入怀中,而此时的柳大才子已经年近半百了。前面所提及的晏殊的同乡汤显祖也是从小便聪明非常,又一个鹤立鸡群的临川神童。可是汤显祖考中进士时却已三十四岁了,据说,是由于他得罪了那时正红得发紫的宰相张居正。不管怎么说,在读书人全力以赴却又视为畏途的科举道路上,晏殊是速战速决、一劳永逸。
\\\\\\\\\\\\\\\"

媒体评论
"这些近三十年前都读过的文字,在春茶的新新的喜气得意的滋味里,一一在沸水中复活了。——蒋勋

在风格上,晓风能用知性来提升感性,在视野上,她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仍能成为有分量有地位的品质散文家。——余光中

晓风的智能是一种洞悉与悲悯的智能,她的爱是一种执着与坚毅的爱,她的同情是一种无私与绵远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种收敛自如的光芒。——席慕蓉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