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脉
  • 中国文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脉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34.1 6.6折 52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836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429957

上书时间2024-05-14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新版自序

 

《中国文脉》这本书,已经在海峡两岸出了六个不同的版本,发行量一直很大。这当然让人高兴,但我又产生了不少忧虑。

 

忧虑的焦点,在于对“文脉”这个概念的把握。本来,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安静的概念,但是由于我这本书的催化,近年来渐渐热闹。很多地区、城市、部门都在挖掘自己的“文脉”,连乡间村落,也找出了姓氏门庭中的“文脉”。

 

显然,这与我的初衷大相径庭。

 

我提出“文脉”,是想为漫长而又庞大的中国文化寻得经脉。那是为群山辨认主峰,为众水追溯源流,必须严格选择,大做减法,而不是多多益善,大做加法。

 

这件事已经很着急了,因为近年来中国文化出现了大规模“痴肥”的不健康状态。原来在经济发展中认识到文化的价值,是一种重大历史醒悟,但是我们国家常有“一窝蜂”的毛病,转眼间已经到处是“文化”了。不分优劣、高低、真伪、主次、轻重、正邪,全都洋洋自得,千言万语,连篇累牍。这样的“文化繁荣”,必然会掩盖文化真正的生命支点,滑向虚浮和平庸。

 

很多急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年轻人和外国朋友,近年来面对排山倒海的文化信号,都渐渐由期待而皱眉,后都不得转身,说是越看越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文脉是一种拯救。我要的文脉,是主脉,而不是碎脉;是大脉,而不是细脉;是正脉,而不是游脉;是定脉,而不是浮脉;是根脉,而不是散脉;是深脉,而不是皮脉。

 

那么,碎脉、细脉、游脉、浮脉、散脉、皮脉,是不是完全与文脉无缘?那倒也不。它们很可能是文脉的延伸状态、微观状态、变形状态、牵动状态,因此不能全然排除。但是,中国文化在醒悟之后的当务之急,是尽力找到主脉、大脉、正脉,并悉心把持住。

 

应该明白,在目前,真正让中国文化烦恼的,不是它的对立面,而是它的瞎帮手。这正像,在目前,对很多人来说,真正让身体烦恼的,不是营养缺乏,而是臃肿过度。什么时候中国文化也能像那些运动员一样,展现出精瘦的体形、健美的身材,那么,我们作为它的一分子,也就更会轻松从容、神定气闲了,而我们的下一代和远方的朋友们,也会更愿意与中国文化亲近了。

 

我曾多次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文化长寿的原因,在列出的八大原因中,第五项就是“简易思维”。我说中国文化的“原创者”老子恰恰是“清道夫”,用简短的哲理形态使后代学者不敢把话讲啰唆了。这就让中国文化一直处于比较清浅、随意的状态,并由此长寿。我还根据对各大文明的考察得出结论:大道至易至简,小道至密至繁,邪道至秘至晦。

 

这一切,正是我写作《中国文脉》的基准。

 

 

 

在全书的编排次序上,有几个特殊问题需要交代一下。

 

篇《文脉大印象》是全书的引论,勾勒了中国文脉的简明轮廓,这也是我本人特别重视的一篇长论。一切繁忙而无暇阅读全书的朋友,读一读这篇引论也能够领略大概。因此,这篇不短的文章曾被几家报纸刊登,又全文被那本专给忙人看的《新华文摘》转载,社会影响已经不小。于是我把这篇引论,单独作为全书的单元。

 

全书的第二单元是三篇奇怪的长文:《猜测皇帝》、《感悟神话》、《发现殷墟》。为什么是“奇怪”?因为它们并不是客观地从头讲述中国文脉,而是把我自己放进去了。

 

我在这三篇文章中回顾了自己在青年时代发现中国文脉源头的惊险过程。

 

不知道古代那些大学者在青年时代凭着自己的单纯生命与浩荡文脉初次遭遇时,产生过何等震撼。可惜他们都没有写出来,人们只能从他们后来终身不懈的投身中,推测初次遭遇时的异样深刻。我的情况与他们有很大不同,当时正陷于一场文化大浩劫,父亲被关押,叔叔被逼死,我因为在全面否定教育的大背景下投入了教材编写,又违禁主持一个追悼会,而被文化暴徒们追缉,只得只身逃到浙江奉化的一个半山,幸好那儿有一个废弃已久的藏书楼。于是,灾难的大地、孤独的自己、古老的典籍,组成了一个寂静的“三相结构”,使我从头追问文化的本源。

 

这样,千古文化之脉与自己的生命之脉产生了一种悬崖边上的对接。这种对接惊心动魄,注定要重新铸造我自己的生命,并以我自己的生命来重新打理中国文脉。正是从那个悬崖边上开始,我的生命史与中国文脉史已经相融相依,无法分离。

 

当时我不知道,灾难的大地正面临着破晓时分,我自己的生涯也会迎来破晓时分,正巧,我在此时此地遭遇的中国文脉,也正是它数千年前的破晓时分。

 

——我认为这是一个颇有玄机的“大情节”,因此详尽地记述在这三篇文章里。《中国文脉》把这三篇文章作为第二单元,使全书不再是一部严谨的教科书,而是成了一部“双向生命史”。

 

以前几家出版社的编辑,很想让这部书更具有教科书色彩,因此建议把这三篇文章放在全书的后,作为“课余读本”。这个想法显然着眼于广大普通读者,我同意了,因此有几个版本是那样安排的。但后来仔细一想,觉得“双向生命史”比“单向教科书”更有深味,而且我后来的篇章,也都有自己的大幅度介入,仍然离不开“双向生命史”,因此,这次新版又把这三篇文章移到了前面。如果有些读者只想快速进入文脉,对于我山间时的思维历程不感兴趣,那就可以在读了导论《文脉大印象》之后,跳过这三篇,直接去面对《老子和孔子》、《黑色光亮》、《稷下学宫》这些篇目,也就是从单元跳到第三单元。

 

不管怎么读,我都感谢了。

 

2019年7月20日夜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中国文脉》是一部风格独特又适于普及的中国文学简史,与《文化苦旅》并列为余秋雨“文化大散文”代表作。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严格的审美标准,叙述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者和作品,也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次减法式梳理。

 

哪部作品是中国“文脉之始”?孔孟老庄的文学成就如何排定?为何《史记》的文学等级高于汉赋?曹操是一流的诗人吗?陶渊明为何去世很久才开始流行?为什么“四大名著”的说法不公平……关于中国文学,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作者简介
余秋雨,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靠前地很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重量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很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自本世纪初年开始,他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反响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现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余秋雨在文学、学术、文化、史论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作品,长期位居优选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地区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很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文化苦旅》出版30年畅销千万册,据中国邮电部统计,《文化苦旅》是每年靠前的家长寄给在外求学的孩子的图书中很多的作品。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目录
本书是一部风格独特又适于普及的中国文学简史, 与《文化苦旅》并列为余秋雨“文化大散文”代表作。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严格的审美标准, 叙述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者和作品, 也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次减法式梳理。哪部作品是中国“文脉之始”? 孔孟老庄的文学成就如何排定? 为何《史记》的文学等级高于汉赋? 曹操是一流的诗人吗? 陶渊明为何去世很久才开始流行? 为什么“四大名著”的说法不公平……关于中国文学, 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都在这里了。

内容摘要
《中国文脉》是一部风格独特又适于普及的中国文学简史,与《文化苦旅》并列为余秋雨“文化大散文”代表作。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严格的审美标准,叙述了中国文学目前重要的作者和作品,也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次减法式梳理。哪部作品是中国“文脉之始”?孔孟老庄的文学成就如何排定?为何《史记》的文学等级高于汉赋?曹操是品质的诗人吗?陶渊明为何去世很久才开始流行?为什么“四大名著”的说法不公平……关于中国文学,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主编推荐

★余秋雨定稿版,直接授权,逐字修订,永远的经典!

余秋雨历时数年逐一修订,二十余部代表作品亲力打造,焕然一新。从内容到装帧,每个细节均亲自把关,献给当代读者的人文精神启蒙书。

 

★余秋雨“文化大散文”代表作,时间维度的“文化苦旅”!人民日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国人的中国文学简史!

 

★余秋雨坦言:“这是除《文化苦旅》之外,我至为重要的作品。”

《文化苦旅》以空间维度探索中国,《中国文脉》则以时间维度梳理中国。

 

★不可不读的中国文学简史,对中国文化的减法式梳理!

审美高标准,历史大视野,酣畅淋漓的散文书写,关于中国文学,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人民日报、:九年级阅读书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的优秀图书。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