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語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42.3 4.6折 92 全新

库存49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 黄衷撰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75621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2元

货号4105901

上书时间2024-05-11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海语》三卷,明代黄衷所撰,清刻本。此书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由于明代沿海等地屡受倭寇骚扰,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嘉靖元年(1522),明政府封闭了泉州、宁波等外贸港口,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黄衷有机会接触来往于外洋的人,包括舟师、舵卒、商人、番客等,并与他们交往甚密,彼此熟悉,甚至结为好友,这样,便于他了解海外情况,有出洋经历的人乐于畅谈海外风物,黄衷便一一录下,久而久之,获取资料甚多,遂把记录稿归纳整理成书。此书是黄衷的一部海外风物志,按其内容分为四类:风俗、物产、畏途、物怪。记述了明代广州与暹罗(今泰国)、满剌加(马六甲,今属马来西亚)之间的交通往来,以及这两个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海语》所记虽非作者亲历目睹,但主要出自来华番客、舟师、舵卒所亲见,是明代中叶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往著作。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台海见闻录》清代董天工撰,二卷,清抄本。董天工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跨海东渡到台湾,任台湾省彰化县教谕,亲自撰文执教台湾百姓,创办学校,广收学生,普及文化教育,改良落后习俗等。此书就是董天工根据自己在台湾五年间眼见耳闻的事实所辑,行文简洁但内容丰富,包括有山川,建置,营制,习俗,物产等方面的记述,对于全面了解清代台湾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

黄衷,字子和,号矩洲,别号铁桥、铁桥病叟,广东南海(今属广州)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湖广巡抚,终兵部侍郎。嘉靖十五年(1536),黄衷撰成《海语》,此书所记虽非作者亲历目睹,但主要出自来华番客、舟师、舵卒所亲见,是明代中叶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往著作,详述海上奇幻之状。嘉靖九年(1530)刻印过自撰《矩洲诗集》10卷、《樽亭集》1卷,其他还著有《海棠祠》。董天工(约1703-1771年),字材六,号典斋,董勋之子,建宁府崇安曹墩人。清世宗雍正元年拔贡生,授福建宁德、台湾兴化训导。历知观城县、香河县,在任期间治蝗有功,升任安徽池州知府,任满致仕。乾隆初,因丁内忧,返乡守孝,居住在其父于武夷山九曲溪畔构筑的留云书屋。其间,博览群书,不辞劳苦,实地踏勘,于乾隆十六年编成《武夷山志》,凡山水名胜、人物艺文均予收载。著有《武夷山志》二十四卷、《台海见闻录》四卷、《春秋繁露笺注》十七卷、《澄心小草》等。



目录
《海语》由黄衷撰, 由于明代沿海等地屡受倭寇骚扰, 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嘉靖元年 (1522), 明政府封闭了泉州、宁波等外贸港口, 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黄衷有机会接触来往于外洋的人, 包括舟师、舵卒、商人、番客等, 并与他们交往甚密, 彼此熟悉, 甚至结为好友, 这样, 便于他了解海外情况, 有出洋经历的人乐于畅谈海外风物, 黄衷便一一录下, 久而久之, 获取资料甚多, 遂把记录稿归纳整理成书。《台海见闻录》清代董天工撰, 董天工于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跨海东渡到台湾, 任台湾省彰化县教谕, 亲自撰文执教台湾百姓, 创办学校, 广收学生, 普及文化教育, 改良落后习俗等。此书就是董天工根据自己在台湾五年间眼见耳闻的事实所辑, 包括有山川, 建置, 营制, 习俗, 物产等方面的记述, 对于全面了解清代台湾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容摘要
《海语 台海见闻录》由[明]黄衷,[清]董天工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