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心理阐释
  • 文艺心理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心理阐释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51.2 5.8折 89 全新

库存27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枢元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7317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4562553

上书时间2024-04-01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枢元,1946年出生于开封市。人文学者,长期从事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先后任教于郑州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现为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系中国新时期文艺心理学学科重建的参与者,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创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MAB)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学术姿态应是生命本色的展露。1988年被国家命名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等重要奖项。

目录
本书是著名学者, 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枢元著作的一部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系统阐释文学艺术现象与规律的专著。本书稿共分为三卷, 第一卷分析了20世纪文学整体背景的转换; 第二卷对西方典型的九个心理学派进行了梳理, 并找出了各流派思想理论中与文学艺术心理相关的环节; 第三卷从文学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的角度进行心理学阐发。 在本著作中, 作家将目光投向西方心理学史, 并试图从深厚的西方心理学资源中寻觅与文学艺术相关的知识与理论。

内容摘要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学科的诞生;1908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作家与白日梦》,为文艺心理学面世揭开序幕;1924年,鲁迅翻译了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并在大学课堂讲授,成为国内引进文艺心理学系统理论的第一人;1936年,朱光潜出版了中国学者的第一部《文艺心理学》专著。此后,这一学科在中国沉寂了近半个世纪。

20世纪80年代,文艺心理学在中国得以重建。鲁枢元作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积淀深厚的西方心理学资源中披沙沥金,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日内瓦学派、“维列鲁”学派逐一进行了兴致盎然的扫描与梳理,从中探寻与文学艺术相关的知识与理论,让文艺学与心理学在新时代的学术视野中融会,结集成这本《文艺心理阐释》,为当代文学艺术的心理批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书稿共分为三卷,卷一分析了20世纪文学整体背景的转换,将文艺问题和心理问题放置在人类活动历史的框架中,希望文艺心理学研究可以更加贴近现实;卷二点评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九个国外心理学派,并梳理了各流派思想理论中与文学艺术心理相关的环节;在卷三中,作者结合心理学研究,从本体论、创作论、价值论、批评论的角度向读者阐释了自身的文学观,表达了自己对新时期文艺学发展状况的研判。

本书有助于读者从心理学维度感知从创作主体到创作内容、到读者接受等文学艺术活动的整体过程。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文艺心理阐释》是著名学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枢元的文艺心理学研究著作。鲁枢元调动了大量的心理学、文艺学的知识储备,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

※《文艺心理阐释》分为三卷,第一卷分析了20世纪文学整体背景的转换;第二卷对西方典型的九个心理学派进行了梳理,并找出了各流派思想理论中与文学艺术心理相关的环节;在第三卷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向读者阐释了自身的文学观,表达了自己对新时期文艺学发展状况的思考。

※本书适合文学理论研究者、文学爱好者阅读,有助于读者从心理学维度感知从创作主体到创作内容、到读者接受等文学艺术活动的整体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