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 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61.4 6.9折 89 全新

库存1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主编赵越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334785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4310652

上书时间2024-04-01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中药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宛若中医学这座宏伟大厦的奠基石,所以掌握中药学知识对学好中医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届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比较枯燥,不易记忆;抽象的功效、主治很难理解;在内容上中药学(中药的基本药性)与方剂学(中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两门课程长期脱节,即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为解决以上问题做了大胆尝试,并体现在本教材的编写中。在本教材的数字部分,我们探索性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将电脑多媒体制作科技、绘画艺术(10 余个连环画体现中药的文化)、摄影技术(733 幅原植物、药材及饮片彩色图片,16 个临床照片)、f lash 动画(120 余个二维动画表示中药抽象的功效或主治)等与传统中医药学融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中药学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忆、抽象的功效主治难以理解等根本问题。
本教材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等中医药教育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中药学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本成果经查新为国内首创,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国医大师、中药学专家颜正华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和主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主编赵越教授为广东省教学名师,《中药学》国家精品课程以及《中药学》国家资源公开课程负责人(爱课程资源共享课“中药学”)。本书是其多年从事《中药学》教学经验的总结归纳与改革创新实践的展现。第1 版教材与课件是分别出版,其中教材出版后受到广大院校师生的好评;课件为原“卫生部医学CAI 课件”,出版后于2007 年获第一届中国政府出版奖电子出版物奖,2006 年获全国第十届教学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课件有可控背景音乐、专业讲解再现课堂,教师可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可在家里享受上课的乐趣,寓教于乐。
第2 版教材,原课件内容以光盘形式附在教材后,于2013 年出版,便于读者学习参考。
由于2 版教材反响不错,随着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出版,教材内容需要更新,课件也需要与时俱进,故第3 版教材改编为融合教材,将原课件内容整合分类以随文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次修订,主要按照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了更新,补充了2013 年以来单味药的临床报道。
教材特点如下:
1. 按照相关教学大纲,将方剂学与中药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内容上的脱节问题。如在大部分药物的【功效主治与配伍组方】 表中,配伍组方栏前 言— 10 —下,将该药材在方剂学教材中所囊括的方剂,以君臣佐使标注,通过在方剂中出现的频率与方剂中的地位提示了该药功效的重点。方剂部分有组成、功用、主治、辨证要点、病因病机以及主要配伍六项内容,重点讨论中药的主要配伍、药对等内容。具体内容附在该药二维码里。
2. 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系统地运用了智育心理理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突出,教学知识点简明扼要。构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 每章概述中均系统阐述了该类药含义、归经与治疗范围、性能特点、作用与适应证、配伍原则、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其中“归经与治疗范围”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主线,阐述了中药的使用范围,使本教材更具有实用性。体现了中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反映了基本知识的规律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 根据记忆规律,进行信息编码,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相结合,对比、联系穿插进行。采用图表等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整理,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如每味药均概括说明了其“功用特点”,通俗易懂,以表格的形式将“功效主治与配伍组方”的要点归纳,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将同类(横向)和不同类具有共性(纵向)的药物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比较,突出了临床用药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每药名后边直接标注“入药部位”,便于学生对药用部位的直观记忆。
7. 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单味药的临床应用。试图将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便于学生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来理解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用药的相关性。
8. 每章节药物后面有“互动问答”“思考题”及“趣味总结”。前两项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通过思考来归纳、总结、记忆所学内容;而趣味总结体现了“顺藤摸瓜”的学习方法。
本教材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5 章,分别阐述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等内容。
各论按药物的功效分为21 章,共收载药物371 种,其中掌握药物132 种(附药23 种),熟悉药物80 种(附药9 种),了解药物86 种(附药3 种),从索引中检索;参考药物38 种,在相似药物比较中列出。
每章均明确列出学习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大部分。根据教考内容:一般要求掌握的药物需熟记性味、功效、应用,特殊及重要的药物还要求记归经;熟悉的药物要求熟记功效和主要应用;了解的药物要求记归类或其主要特点即可。
各论中表格较多,为便于阅读,简化体例,对于标题下内容明确的表格,不再注明表号和表题。本教材适用于高等中医药、西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等专业教学使用,亦可作为研究生、高职高专等多层次中药教学使用。鉴于本教材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教学大纲取舍讲授内容。
此外,在多媒体教材动画创作过程中,由于中医的概念较抽象,我们力求能较客观地表现其功效与应用,初次尝试,定有纰漏。对于教材中的不妥之处,一并恳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便改进提高。
编委会
2021 年12 月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本书在保持2版体例及特色基础上,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修订:1.根据近7年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需要,按照新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调整内容;2.按照2020年版药典标准进行更新,补充2013年以来单味药的运用。3.将上版配置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改为二维码形式附在书中,便于读者学习参考使用。主要特点:1.按照相关教学大纲,将方剂学与中药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内容上的脱节问题。2.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系统地运用了智育心理理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突出,教学知识点简明扼要。构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 每章概述中均系统阐述了该类药含义、归经与治疗范围、性能特点、作用与适应证、配伍原则、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体现了中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反映了基本知识的规律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5.根据记忆规律,进行信息编码,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相结合,对比、联系穿插进行。6.每药名后边直接标注“入药部位”,便于学生对药用部位的直观记忆。
7.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单味药的临床应用。试图将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便于学生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来理解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用药的相关性。
8.每章节药物后面有“互动问答”“思考题”及“趣味总结”。



作者简介

广州药学院教授、博导。《中药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广东省教学名师。从事中药学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过2本规划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本书系统地运用了智育心理理论,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突出, 教学知识点简明扼要。构建知识框架,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每章概述中均系统阐述了该类药含义、归经与治疗范围、性能特点、作用与适应证、配伍原则、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体现了中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 反映了基本知识的规律性, 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主编推荐

1.按照相关教学大纲,将方剂学与中药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内容上的脱节问题。
2.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系统地运用了智育心理理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突出,教学知识点简明扼要。构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 每章概述中均系统阐述了该类药含义、归经与治疗范围、性能特点、作用与适应证、配伍原则、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体现了中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反映了基本知识的规律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根据记忆规律,进行信息编码,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相结合,对比、联系穿插进行。
6.每药名后边直接标注“入药部位”,便于学生对药用部位的直观记忆。
7.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单味药的临床应用。试图将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便于学生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来理解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用药的相关性。
8.每章节药物后面有“互动问答”“思考题”及“趣味总结”。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