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智慧
  • 人生的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生的智慧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15.3 3.2折 48 全新

库存2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8994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9787208148994

上书时间2024-02-18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作者简介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有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目录
引言
章 基本的划分
第2章 人的自身
第3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4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5章 建议和格言
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
第6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

内容摘要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精彩内容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8)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个方面: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所有意义上的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众所周知的就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我们考察的第(1)项的差别,是由大自然本身所
确定下来的。由此可以推断:第(1)项的差别比起第(2)、(3)项的差别,对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人自身拥有的真正优势,诸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财富等诸优势相比,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曾在他的著作里,为某一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使我们幸福的,主要是我们自身之内的原因,而不是自身之外的原因”。确实,对于一个人的舒适、幸福而言,甚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觉、意愿和思想的结果。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是与他自己的想法、感觉、意欲活动直接相关。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一个人到底生活在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因各人头脑的差异而相应不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经历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他们应该羡慕后者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因为正是由于理解事物的禀赋,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在其描绘中是那样耐人寻味。这是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由一个头脑肤浅、平庸的人理解的话,那不过是平凡世界里乏味的一
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见之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的伟大想象力,正是这想象力把相当平凡无奇的事情变得伟
大和优美。同样,具有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
幕,在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