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46.3 5.9折 ¥ 7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周明泰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ISBN978780554740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9787805547404
上书时间2024-01-18
至德周明泰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戏曲研究家,也是著名的戏曲史料搜集整理者。他纂辑的《几礼居戏曲丛书》于1932年出版,共收《〈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等四种周氏自己编著的戏曲史料集。20世纪50年代初,周明泰迁居香港,将《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改名为《京戏近百年琐记》,重新出版,又增撰《枕流答问》《杨小楼评传》《近百年的京剧》等书,皆为《几礼居戏曲丛书》之续作。2019 年,我社获得允许,将《几礼居戏曲丛书》作为“北京戏曲史材”系列的一部分,重新整理出版。由于《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和《〈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两书内容皆为晚清时期的戏曲演出史料,且前者记宫内,后者记民间,互相补充,又相得益彰,故将此两种文献合为一册,以便读者阅读利用。
虽然《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和《〈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两书记载的内容大有差异,但从史料编纂的角度说,两者又有非常相似之处:书如其名,《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的内容全部摘抄自流出宫禁的昇平署档案,上起嘉庆二十三年(1818),下至清室宣告退位后私称的所谓“宣统十五年”,也就是民国十二年(1923);而《〈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一书收录的晚清北京戏曲演出情况,也尽皆来自上起道光二十五年(1845)、下至宣统元年(1909)的《都门纪略》——包括《都门汇纂》《朝市丛载》等《都门纪略》的衍生品种。两书皆自一手文献钞撮而成,保证了它们作为戏曲史料集的学术价值。
不过,一方面由于原始文献作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很多人名、地名、戏名是口口相传的,因此这两部戏曲史料集中都出现了许多随意使用替代字的现象。如《都门纪略》的某些版本,将著名小生徐小香写成“小湘”,“杨猴子(京剧老生、武生杨月楼的绰号)”写成“杨侯子”,前者或是随意借用了一个较为雅观的同音字,后者则更像因为“猴”字笔画较繁,所以刻印者偷工减料的结果。著名老生程长庚拿手的戏码、角色,在道光二十五年初刻本《都门纪略》中写作“《让成都》刘璋”,而在较晚的翻刻本中,却又写作“《监酒令》汉刘璋”“《监酒令》刘璋”。按,《监酒令》的主角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朱虚侯刘章,素以小生应工,《让成都》的主角则是东汉末的益州牧刘璋,以老生应工。可以想见,程长庚所擅演的显然是《让成都》的刘璋,而非《监酒令》的刘章。但在《都门纪略》的编者笔下,因为“璋”与“章”同音,两个相隔几百年的人物就被拉扯到了一起,进而连相应的戏名都被搞错了。更甚者,戏名中的“荥阳”因形近错成“荣阳”,“成都”因音同变成“城都”,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上述这些例子,显然证明了古人书写(可能还要包括刊刻)文献时的随意。
其实,作为皇家演剧机构的昇平署,其档案在随意使用替代字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于《都门纪略》。如《连环套》一剧中的重要角色窦尔敦(墩),在昇平署档案里面就写作“窦儿敦”甚至“豆儿墩”,著名老旦演员龚云甫,又被写作“龚云普”。除去此类因随意书写造成的笔误,档案记载中还出现了避讳改写,或出于上位者兴趣的改名,其例甚众,难以枚举,也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为方便读者阅读使用这两部戏曲文献,本次整理出版,对于戏名、地名、角色名中明显且常见的错字,如“成都”写成“城都”、“阜成门”写成“阜城门”、“荥阳”错成“荣阳”之类,皆按照正确写法径改,不加校勘符号,以避繁琐。而对于虽然今天已不这样写,但有一定理据的字词,则酌情未作改动,或以古籍校勘符号标改。如京剧《落马湖》,其故事发生地即今苏北骆马湖,但因该剧(以及故事出处《施公案》)提及地名之处皆作“落马湖”,于是就未改“落”为“骆”,仍保留原戏名。又如前文提到“《监酒令》刘璋”的问题,为让读者理解,此处之所以产生错误,是因为原书编者混淆了角色名,以致波及戏目,所以未作径改,而是运用古籍校勘符号,标改为“刘(璋)[章]”。而对于演员名字的异写,如上述“小湘”“杨侯子”“龚云普”等,则同样以古籍校勘符号标改,在一定程度保存文献旧貌的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地“对号入座”,将历史记载与演员本人对应起来。
另外,书中还有一些习用的写法,如“清庭”“内庭”“虞庭”之“庭”,因系当时常见写法,为存旧貌,未作改动。“昇平署”作为皇家御用演剧机构的专名,京剧研究界在提及时,通常保留“昇”字不改,本书亦从其例。又因“昇平署”之未作改动,故清宫吉祥戏名中常见之“昇平”亦不改矣。特此说明。
演戏旨意
七月初七日,禄喜奉旨:十五日承应《佛旨度魔》,调达着勾脸,不许戴套头。钦此。
(道光十五年恩赏日记档)
……
二月初一日,朱笔:《荆钗记》《钗钏记》《寻亲记》《白罗衫》《八义记》《占花魁》《铁冠图》《长生殿》《宵光剑》《红梨记》,夏天俱要排出来,不论帽儿排、小地方,俱可唱。
(咸丰十一年恩赏日记档)
……
十月二十一日,许传旨:二十日《平安如意》团场,上场人露白腿、蓝腿,下场解带、摘线发懈怠。以后有差无差,都得剃头上角,不准胖胖猪(是)[似]的。不论什么角,都穿彩裤。不准穿尖靴,穿彩鞋。(钩)[勾]脸不要粗拉拉。
(同治十三年旨意档)
七月十六日,奉旨:着何庆喜口传,着总管排差管束:
《迓福迎祥》 判脸实是粗糙。
《万花献瑞》 马得安不等尾声完下场,懈怠。
狄盛宝上场应穿(造)[皂]靴,不应穿薄底靴。
安进禄上场不准横眉立目卖野眼。
王进福不准瞪场面人。
李福贵(此)[跐]西跷,不准(此)[跐]打跷。
着总管、首领教习着实排差,如若不成样式,佛爷亲责不恕。为此特传。
(光绪五年旨意档)
十月十七日,刘得印传旨:里外随手送驾后出门,膳不下来,打通儿、吹排子要花稍。如若早走,被老佛爷查出,罚总管、首领钱粮,重责不恕。
(光绪十一年恩赏日记档)
……
正月十三日,上传:宴戏《景星协庆》《灯月交辉》头二分连着,承应上角之人,话白、曲子俱要慢白、慢唱。
五月初五日,李福年传旨:再承应《阐道除邪》,红蟒精着派别人上,添大妖四个。
十月十三日,高四老爷传旨:着总管、首领着实(任)[认]真排,差外边学生等攒凑昆腔。
十二月初十日,旨:着总管马得安、内学首领,凡所传戏本,俱着外学该角攒本,不要外班来的,以前所递戏本一概废弃,着外学从新另串。以后外学该角、筋斗、随手等永住昇平署以备传。要戏本,即刻攒递。如与外班传要戏本,当日传,次日呈递。凡承戏之日,着该班安本。凡孙菊仙承戏,词调不允稍减,莫违。钦此。
(光绪二十二年旨意档)
正月初二日,高福喜传旨:有昆腔轴子,不准唱混涂了。如若再唱混涂了,主人降不是。特传。
……
三月十五日,老佛爷传:《天雷报》添五雷公、五闪电。张继保魂见雷祖,打八十后改小花脸。添开道锣、旗牌各四个,中军一名。众人求赏,白:“求状元老爷开恩,赏给二老几两银子,叫他二老回去罢。”碰死后,状元白:“撇在荒郊。”(此日谭鑫培、罗寿山演《天雷报》)
四月初五日,王得祥传旨:《天雷报》添风伯、雨师。(此日谭演《天雷报》)
五月初六日,姚春恒传旨:以后遇有旗牌、将官、中军之角,应穿厚底靴穿厚底靴,应穿薄底穿薄底。为此特传。
(光绪二十六年旨意档)
……
八月初六日,崔玉贵传旨:上场人等,以后上角不准大岔当,站住小八字。如若不遵者,拉下台就打。为此特传。
(光绪二十八年恩赏日记档)
……
二十四日,总管奉旨:老佛爷说,内学上场人等,上角没有神气,上下场好松走,不许跑。以后俱(个)[ 各] 提起神,唱曲子不准□,如若不遵者,重责不饶。为此特传。
(光绪三十年恩赏日记档)
《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是周明泰撰著的一部戏曲史料。该书将作者所见清代宫廷演剧机构昇平署档案中的演出记录分门整理,按年中节日、生日婚丧、机构条例、演出规定、乐舞种类、上演剧目厘为六卷,并附录演出乐器、存档释名等,对于清代昇平署的组织结构、演出情况、习俗规矩等方面记载颇为详尽,是研究清代宫廷演剧的重要史料。《〈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是周明泰从《都门纪略》中摘取戏曲演出记录形成的一部戏曲史料集,对于清末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的京剧戏班、演员、剧目记载颇为丰富,体现了当时民间演剧的情况。上述二书对于戏曲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在研究晚清时期宫廷、民间演剧的方面意义重大,但由于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仅有排印本传世,不但未加句读,且排印较为粗疏,时有错字,不利于学者使用。本次出版经过标点整理的读本,且对原书之误概予纠正,不但可供戏曲研究者利用,且可供大众爱好者阅读,堪称一举两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